滿江紅·晝?nèi)找脐?/h3>
宋代:周邦彥
晝?nèi)找脐帲瑪堃缕稹⒋横∷恪ER寶鑒、綠云撩亂,未忺妝束。蝶粉蜂黃都褪了,枕痕一線紅生肉。背畫欄、脈脈悄無言,尋棋局。
重會面,猶未卜。無限事,縈心曲。想秦箏依舊,尚鳴金屋。芳草連天迷遠(yuǎn)望,寶香薰被成孤宿。最苦是、蝴蝶滿園飛,無人撲。
譯文與注釋
注釋:
①晝?nèi)眨喊滋斓奶枴R脐帲喝沼耙苿樱笗r過已久。春帷:春天的帷帳,點明季節(jié)與處所。睡足:在床上躺夠了,指女日子高懶起。臨寶鑒:面對金鏡。綠云撩亂:頭發(fā)紛亂。綠云,形容女子發(fā)多而黑。未忺:沒有興趣。蝶粉蜂黃:唐代宮妝,以粉敷面、胸,以黃涂額間。紅生玉:一作“紅生肉”,肉、玉均指女子兩腮;生,印出。脈脈:含情不語貌。
②心曲:內(nèi)心深處。秦箏:彈撥樂器,傳為秦蒙恬所造。金屋:華美的房屋。意為女子在居室彈箏,卻無人欣賞。迷:模糊,看不清。寶香:貴重的香料。無人撲:一作“無心撲”。句意為無人與其賞春戲蝶,而獨自傷懷。
譯文:
紅日高掛,移影入室,我從沉睡中醒來,披上羅衣,撩起簾幕,來到鏡前,只見秀發(fā)零亂,脂粉暗淡,臉上還有一線紅玉般的枕痕,我卻無心梳妝。背依畫欄,默默無語,凝望著昔日與他對奕的地方。
想到與他再見遙遙無期,我的無限心事齊涌心頭,久久難去。屋內(nèi)秦箏依舊,箏聲猶在耳際,而他已遠(yuǎn)在天涯。抬眼遠(yuǎn)望,天邊芳草連天,回眼屋內(nèi),被香薰過的被褥只剩我一人獨宿。最痛苦的是,蝴蝶滿園飛舞。卻無人與我共同捕捉,觸景傷情,不禁淚落。
《滿江紅·晝?nèi)找脐帯焚p析
上片寫當(dāng)時的情事,層次分明:“晝?nèi)找脐帯比洌瑢懱煲汛罅粒巴獾娜沼叭栽诓煌5匾苿樱魅斯缕鸫玻瑤ぶ写核呀?jīng)睡足。接下來寫起身后的第一件事“臨寶鑒”,對著珠寶鑲嵌的明鏡,只見滿頭如云的烏黑秀發(fā)散亂蓬松,但卻毫無心思去梳洗打扮。“未忺妝束”的“忺”字作高興、適意解。下面忽然插入了“蝶粉蜂黃都褪了,枕痕一線紅生肉”兩句,似乎有些打亂有條不紊的結(jié)構(gòu),但卻另有作用。前一句借“蝶”、“蜂”、“褪”等在此處帶有特定性象征意義的詞匯,用曲筆寫男女之間纏綿歡會已成為過去;后一句是寫枕邊在她身上留下的痕跡,深深不褪似紅線一根生在肉里;這也許是實寫,然而更重要的卻是以此表示,伊人雖去但刻骨銘心的愛卻已入心生根。此外,這兩句似也點明離別時刻剛過去不久,接下去寫女主人公從戶內(nèi)走到戶外,“背畫欄、脈脈悄無言,尋棋局。”寫她背倚著廊前雕飾彩繪的欄干,含情不語,用目光去尋找往日二人對弈為樂的棋盤。“脈脈”點出了她的神態(tài),“尋棋局”則是借游移的目光落在棋盤上,寫出此時對弈者已去,空留下令人惆悵生情的棋盤,揭示出女主人公心中的空寂,出語含蓄。
下片寫追憶往日相聚的歡樂,更襯托別后的孤單凄苦。闋首從不知再次相聚會在何時,不少歡樂的往事將人纏繞攪得人心碎開始,下面鋪寫了三件生活小事,一步深似一步地刻畫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把無形的相思抒寫得淋漓盡致、觸手可及。它們的順序是先寫“秦箏依舊”,再寫“寶香熏被”,最后寫“蝴蝶滿園飛”。前兩件事的寫作技巧,一如上闋中“尋棋局”所示,使用的是今昔相襯比,使悲與歡的感情更加鮮明的手法。“想秦箏依舊,尚鳴金屋。芳草連天迷遠(yuǎn)望,寶香薰被成孤宿。”大意是:這昔日男女主人公時時撫弄撥彈的秦箏,如今依然在眼前,那熟悉的悠揚清亮的箏聲也似乎還繞梁不絕,但是伊人已去;放眼望、芳草連天鋪路不見遠(yuǎn)行人在何方,這幅用寶香熏過的錦被為什么失去往日的溫暖,也只因伊人離去,如今的女主人是獨眠孤宿。“芳草連天迷遠(yuǎn)望”之句夾在敘述事情之中,只是為了更加強(qiáng)遠(yuǎn)行人已去,一對情侶天各一方的氣氛。最后一件小事的抒寫精彩無比,以其處在醒目的結(jié)尾位置,便起到為全篇增輝的效果。為什么“蝴蝶滿園飛,無心撲”?為什么這種愁情“最苦”?這本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通常小事,詞作者把它信手拈來,捕捉入詞,便把女主人公被相思折磨得無情無味,連滿園翩翩花間、上下翻飛的彩蝶,也引逗不起一點樂趣的情景,生動地描繪出來了。
該篇主要寫男女之情,不僅鋪敘物態(tài),更能借物移情,使萬物皆著我之色、皆抒我之情,曲盡其妙。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jǐn)嚴(yán)。語言典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集》傳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