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天·閑窗漏永
宋代:柳永
閑窗漏永,月冷霜華墮。悄悄下廉幕,殘燈火。再三追往
事,離魂亂,愁腸鎖。無
語沈吟坐。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個。
從前早是多成破。何況經歲月,相拋[身單]。假使重相
見,還得似、舊時麼。悔
恨無計那。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譯文與注釋
注釋:
①閑窗:此指幽暗的居室。月冷霜華墮:月冷,初冬之夜天氣轉冷,以月指代時為夜間。霜華,即霜花。墮,落下。鎖:郁結。沉吟:深思。省:曾。則個:宋人口語,意如些個,一些。
②拋嚲:同拋躲,躲避。無計那:無可奈何。那,語助詞,表反詰。
譯文:
閑置的窗戶,計時的滴漏無休止的嘀嗒聲響,初冬之夜天氣很冷,大地落滿了霜花,悄悄的卷下窗簾,將要燈滅油盡的燈火,思想就像離開了自己的身體一樣所想之事十分混亂,憂傷的心緒怎么也解不開。沒有體會到把眉頭展開的歡喜快樂。
早已經是多次多次摩擦又多次和好,況且又經過了這么長時間的相互躲避,還能和好如初么,十分悔恨卻沒有辦法啊,漫長的夜晚,只能這樣自己折磨自己。
《鶴沖天·閑窗漏永》賞析
《鶴沖天·閑窗漏永》表達了濃濃的相思之情。詞中展現了主人公拾起一段既拋不開、又提不起的感情經歷,并以剎那間的感情體驗消磨自己的生命過程,令人震撼。
詞的上闋,主要通過凄清、冷寂的夜景來烘托女主人公“剪不斷,理還亂”的愁思。起句“閑窗漏永”交代了地點、時間。“閑”、“永”兩個詞主觀色彩頗濃,既寫出了幽室的寂靜凄冷、長夜的漫漫無際,又暗示了人物內心的孤寂、壓抑。此刻,窗外月冷霜清,明月的清輝映照著滿地的凝霜。外面的世界是那樣的幽冷。
“悄悄下簾幕,殘燈火”,女主人公靜悄悄地放下簾幕,面對殘燈一盞,獨自枯坐。
以上四句中,“閑”窗、“永”漏、“冷”月、“殘”燈等意象,共同構成了一種極為幽靜清冷的環境氛圍,為下文描寫人物內心的寂寞、煩亂作了很好的鋪墊。“再三追往事”一句由景語轉人情語。追懷往事,顛倒思量,仍然理不清個頭緒,結果只能是“離魂亂、愁腸鎖”。一個“亂”字,一個“鎖”字,形象地表現了人物當時心緒的紛亂和愁思的郁結。在此種情形下,沉吟無語的女主人公不由發出了這樣的感喟:外面雖月冷霜清,但也算得上是“好天好景”,我卻愁眉不展,愁腸百結。
詞入下闋,緊承上文直抒其情,道出了“好天好景,未省展眉”的原因:“從前早是多成破”,回憶初識的情景,現在想來早就注定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何況經歲月,相拋嚲”,語意又深一層:更何況兩人長久別離,重聚無期,相互間無法了解,無法溝通,這段感情經歷的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但詞中女主人公絕無《詩經·氓》中女主人公式的決絕,她明知自己不能把握這份感情,卻還心存一點幻想:“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么。”,這種小心翼翼、怯生生的自言自語中透出的那份猶疑不定真是令人心悸、心碎。至此,下闋以“早是”、“何況”、“假使”三層意思層層遞進,寫盡了往事如煙、戀情不再、縱使相見不“相識”的悲哀。“悔恨無計那”,她悔恨莫及,但也無可奈何。最終也只能在“迢迢良夜”中自我折磨,無法解脫。
這首詞在總體上是以直線型的結構方式和白描的手法寫景、狀物、抒情,體察入微地描繪了人物細膩而復雜的心理,無異一位悔恨無已的歌妓的內心獨白。由“離魂亂、愁腸鎖”到“未省展眉則個”的傷懷,由“從前早是多成破”到“假使相見,還得似、舊時么”的預想,由“悔恨無計那”到“自家只恁摧挫”的甘受內心折磨,感情自然流轉,回環往復,將女主人公欲愛不成、欲罷不能的悲哀和無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可說是柳永筆下妓女形象的又一個典型。
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創始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并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代表作 《雨霖鈴》《八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