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鈴·孜孜矻矻
宋代:王安石
孜孜矻矻。向無明里、強(qiáng)作窠窟。浮名浮利何濟(jì),堪留戀處,輪回倉猝。幸有明空妙覺,可彈指超出。緣底事、拋了全潮,認(rèn)一浮漚作瀛渤。本源自性天真佛。只些些、妄想中埋沒。貪他眼花陽艷,誰信道、本來無物。一旦茫然,終被閻羅老子相屈。便縱有、千種機(jī)籌,怎免伊唐突。
譯文與注釋
注釋:
①孜孜:勤勉;不懈怠。矻矻:勤勞不懈貌。明:目標(biāo),意志所趨。強(qiáng)作:勉力而做,出自《孔叢子·執(zhí)節(jié)》。窠窟:動(dòng)物棲身之所。喻指事業(yè)。濟(jì):對困苦的人加以幫助。堪:能,可以,足以。倉猝:匆忙急迫。彈指:捻彈手指作聲。佛家多以喻時(shí)間短暫。超出:超越別人。
②底事:何事。潮:像潮水那樣洶涌起伏的。浮漚:水面上的泡沫。因其易生易滅,常比喻變化無常的世事和短暫的生命。瀛渤:渤海。本源: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方面。自性:佛教語。指諸法各自具有的不變不滅之性。些些:少許,一點(diǎn)兒。妄想:佛教語。謂妄為分別而取種種之相。機(jī)籌:計(jì)謀;計(jì)策。
譯文:
勤勤懇懇不眠休,向來胸?zé)o大志,只是勉強(qiáng)做著這事業(yè)。功名利祿皆是過眼云煙,對于身處困頓的人來說沒有任何幫助,哪里有值得留戀的地方,只覺時(shí)光飛逝。幸有那明理靜心的佛學(xué),讓我能在精神上超越他人。
經(jīng)歷過怎樣的事情,才能像現(xiàn)在這樣再無如潮水般洶涌起伏的情緒,人的一生就像那渤海上的泡沫般短暫消散。世事變遷、滄海桑田,但事物的根本是不變的。只是那少許的心中夢想已幻滅。羨慕他人眼中榮華富貴,誰又相信這世間本來無物呢?一旦心中茫然無歸處,易受功名利祿所引誘。所以縱使有千種計(jì)謀在心頭,也難抵突如其來的變故。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shí)照我還。”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