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與注釋
譯文:
在天盡頭橫著的大海門戶是北固,那晚煙中的沙岸邊像是西興。
已不見船舫仍聽到笛聲,遠處有樓臺卻只看到閃燈。
山月照入松林像金色破碎,江風(fēng)吹上水面像積雪崩騰。
我飄然奇想乘船出海,想一游扶桑,可惜不能。
注釋:
①次韻:猶言步韻,依原詩韻腳而作。金山:在今江蘇鎮(zhèn)江市西北,上有金山寺等名勝。原處于長江中,去金山靠船擺渡。至清代因泥沙淤積而與南岸相通。
②天末:猶言天邊。北固:北固山,在鎮(zhèn)江東北。三面臨江,北望海口,形勢險要,故稱“北固”。
③西興:西興鎮(zhèn),在今浙江蕭山境內(nèi),是王安石舊游之地。
④船舫(fǎng):指游船。舫,船。
⑤崩騰:波濤洶涌的樣子。
⑥飄然:輕快的樣子。乘桴(fú):乘著木筏。
⑦扶桑:神話中日出的地方。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賞析
該詩首聯(lián)橫空而來,從遠處落筆。遙望北固山,像是大海的門戶,橫亙天邊。古代北固山距海要比現(xiàn)代近得多,唐、宋以后,大海逐漸東移二三百里,因此詩中稱北固為海門是符合當(dāng)時情況的。金山與北固山遙相對峙,此句正是登山所見,雖寫北固山而金山之位置可見。句中“天末”、“海門”、“橫”等詞構(gòu)成了宏麗闊大的畫面,以如此渾厚豪健之筆為起調(diào),遂令境界頓開。“煙中”一句由遠而及近,描寫眼前景物:晚煙朦朧中的沙岸,猶如杭州蕭山境內(nèi)的西興鎮(zhèn),相傳春秋時越范蠡筑城于此,吳越曾在這里鏖戰(zhàn)。這句中以沙岸與西興相比,可以想見江水拍岸,波浪翻滾的情形,大大豐富了詩意。
頷聯(lián)寫夜色中金山的所聞所見。金山古代處于江中,至清代才因泥沙淤積而與南岸相連,所以去金山的游客都得靠船擺渡。這句說游船已都停泊不開,但不時從船中傳來一陣陣悠揚的笛聲;遠處的樓臺消失在朦朧的夜色里,只看到閃爍的燈火。這兩句一寫聲,一寫光,將夜間宿于金山的見聞生動地記錄了下來。鎮(zhèn)江扼江南、江北運河入江之口,是繁盛之地,自然是畫舫游船、歌臺舞榭集中的地方。這兩句在寫景中表現(xiàn)了市井繁華之狀。
頸聯(lián)用了兩個形象的比喻來刻畫月色和江水:松林中斑駁的月光,像是片片碎金;江間白浪騰涌,猶如積雪崩落。從起句至此,六句都用對仗,然其對法各不相同,首聯(lián)以遠近虛實為對,海門為遠,沙岸為近,北固是實,西興是虛。頷聯(lián)以所見與所聞為對,而插入“已無”、“遠有”,“猶”、“只”等虛詞,令句子音調(diào)流美,有唱嘆之致。頸聯(lián)以比喻為對,用了修辭中所謂暗喻的手法,不明言月如碎金,水如崩雪,而以生動的形象表現(xiàn)了出來。
這六句詩意,是按著時間的次序,寫了由黃昏到初夜,再轉(zhuǎn)入夜深的過程。登金山而遙見北固,又于夜霧中猶可依稀見到沙岸,自是黃昏景象;船舫雖泊而歌吹猶聞,樓臺中燈火未滅,顯見初入夜時人們興猶未闌;山月入松,江風(fēng)吹浪,則又為夜深人靜后之所見。
尾聯(lián)則是由景而生發(fā)的感慨,詩人有意宕開一筆,不寫景而寫情,使結(jié)句的意味更深。詩人面對著如此高曠的景色,忽發(fā)奇想,欲飄然乘著木筏而去天盡頭的扶桑一游。詩人深為眼前的景色所陶醉,真想拋棄世間的一切名韁利鎖,遨游于神仙世界,與蘇軾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fēng),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的感受相同。然而“恨未能”三字,又令詩境從想象跌回到現(xiàn)實。這兩句雖是順著上文而發(fā)的感喟,增加了景色的魅力,然而結(jié)合《論語》上“道不行”的說法與詩中“恨未能”一語,約略可見其中也不無深意。
全詩先闊大之景、實在之景,后虛化之景、近處之景,聲色具備,層次井然。格律亦精整,且無“次韻”之作常見的拘謹板滯之病。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閱讀及答案
次韻平甫金山會宿寄親友
王安石
天末海門橫北固,煙中沙岸似西興。
已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臺只見燈。
山月入松金破碎,江風(fēng)吹水雪崩騰。
飄然欲作乘桴計,一到扶桑恨未能。
【注】平甫:王安國的字,安國為安石長弟。金山:指鎮(zhèn)江的金山寺。西興:浙江杭州蕭山西興鎮(zhèn),范蠡曾筑城于此,吳越曾在此鏖戰(zhàn)。扶桑:古代神話中海外的大樹,又傳說為東方海中的古國名。
2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p>
A.第一句起筆橫空而來,句中“天末”、“海門”、“橫”等詞營造了宏闊的畫面。
B.第二句視線拉近,描寫眼前景物,以“沙岸”與“西興”相比,大大豐富了詩意。
C.第三、四句寫夜色中金山的所見所聞,作者在描寫中極力表現(xiàn)了市井夜景的凄涼。
D.前六句詩,作者以時間為序,寫了由黃昏到初夜再到深夜的過程,章法井然有序。
22.這首詩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寫景頗為精妙,請簡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qū)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xué)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fēng)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