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金陵人杰地靈,風光優美,豪強眾集,今天會聚到新亭。
放眼中原,滿目瘡痍,河山不復繁榮如舊,周頤情結大傷。
大家坐在這里如同楚囚一樣悲怨,誰真正為國家的命運著想。
王導公何其慷慨激昂,千秋萬代留下美名。
注釋
“豪士”一一《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豪士:指西晉滅亡后,從中原逃到江南的豪門士族、王公大臣。
“新亭”又名中興亭,三國時吳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
“舉目”以下二句——《世說新語·言語》:“周侯中坐而嘆日: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山河異:指西晉滅亡,晉元帝司馬睿逃到金陵建立了東晉王朝,山河已經改變。周顴,字伯仁,汝南安城即今河南省原武縣東南人,官至尚書仆射,其父浚平吳有功封成武侯,顓襲父爵,人稱周侯。后被王敦所害。
楚囚——《左傳·成公九年》載:楚國的鐘儀被俘,晉人稱他為楚囚。后世用楚囚指俘虜或者窘迫無法的人。這里指窮困喪氣的東晉士族官吏。《世說新語·言語》載:王導見大家垂頭喪氣,相對流淚,曾很不高興地說:“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
社稷傾——國家滅亡。西晉末年,五胡為亂,劉曜攻陷長安,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
王公——即王導。
參考資料:
1、《全唐詩》(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32頁2、鐘尚鈞 .中國名詩大觀 :語文出版社 ,1997 .
賞析
李白在《金陵新亭》中,懷想東晉王導的愛國壯語,無限感慨,不禁對王導的英雄氣概,表示由衷的贊美。作品首二句“金陵風景好,豪士集新亭”,說明金陵的豪士們在新亭游覽勝地聚會。中四句“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顴情。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用極其簡練的語言,概括了歷史上的具體事實。周顓眼看新亭風景沒有變化而社會動亂,山河易色,悲從中來,大為哀嘆。參加飲宴的人都像被拘禁的楚囚那樣,憂傷流淚,只有王導激憤地說:“我們應當共同努力建功立業,光復神州,怎么能如楚囚一般相對哭泣!”這些愛國壯語,李白并未寫入詩中,卻在末二句融合成真誠頌揚的話:“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大詩人不輕易給人以高度贊語,這兩句人物總評,是很有分量的。
詩的主線和核心是歌頌愛國志士王導,構成歷史事件矛盾的焦點,是愛國思想和消極悲觀情緒的斗爭。詩歌如果按照歷史事件原型,全盤托出,那就成為平板敘述,缺乏藝術光彩。李白選取了周額絕望哀鳴,眾人相對哭泣這一典型場景,微妙地熔鑄成為四行具有形象性的詩句:“舉目山河異,偏傷周頡情。四坐楚囚悲,不憂社稷傾。”篇末把王導的愛國壯語“當共勤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耶”,曲折地化用成高度贊美愛國志士的詩句“王公何慷慨,千載仰雄名。”可以看出李白在詩歌取材典型化上的功力。
這首懷古詩在感情的抒發方面,不是平鋪直敘的,如果直白自述,則易陷入板滯。作品感情顯現的不同節奏是:首聯淡淡引出,次聯接觸矛盾,三聯矛盾有深化,末聯解決矛盾。達到審美高潮。可以看出李白在詩歌內在思維布局上的功力。
參考資料:
1、季伏昆主編 宙浩 張宏生副主編 .金陵詩文鑒賞 :南京出版社 ,1998年12月 .寫作背景
李白在南京新亭,根據西晉末年的一個歷史故事而作此詩。該故事出自《世說新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座而嘆曰:“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是視流淚。唯王丞相愀然變色曰:“當共戮力王室,克復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安史之亂的時候,李白也遭遇類似情況:“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諸侯不救河南地, 更喜賢王遠道來。”當時李白是多么希望唐軍能從南邊開辟第二戰線,那樣就可以迅速消滅安祿山的叛軍。于是,永王來九江以后,李白從內心說是贊成的。可惜權利之爭害了李白,也害了中原人民,以至安史之亂的余波竟然持續十幾年,唐朝也因此走上衰敗的道路。無論此詩是李白在安史之亂前的詠古,還是在安史之亂后的感慨,從詩歌的角度看,主題鮮明,情節清晰,語言簡練,氣勢雄壯,發人深思,把一個故事改寫得有聲有色。
參考資料:
1、《全唐詩》(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32頁李白(701年2月28日-762),晚年自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出生于當時唐安西大都護府所在的碎葉城(今吉爾斯坦境內)。天才橫溢,被譽為謫仙人。其詩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于安徽當涂,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 淳熙二年發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冊寶十一首 皇帝奉太上皇帝冊寶授太傅用《禮安》。奉太上皇后同。
- 淳熙二年發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冊寶十一首 中書令、侍中奉冊寶詣殿下用《正安》。
- 淳熙二年發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冊寶十一首 冊寶降殿用《正安》。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內侍官舉太上皇后冊寶詣讀冊位用《圣安》。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太上皇后出閣升御坐用《坤安》。降同。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皇帝從太上皇后冊寶詣宮中用《正安》。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太傅奉太上皇后冊寶升殿用《圣安》。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太傅奉太上皇帝冊寶升殿用《圣安》。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太上皇帝升御坐。降同。
- 干道七年恭上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號十一首 冊寶入德壽門用《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