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即將離別的時刻,我們就像明月一樣默默無言。此時萬籟俱寂,月光撒滿了大地,我們的內(nèi)心就像月光一樣充滿著柔情。離別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樣,對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蹤到任何一個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還是海陲邊塞。
注釋
層城:古代神話謂昆侖山有層城九重。后也用以比喻高大的城闕。
參考資料:
本節(jié)內(nèi)容整理自網(wǎng)絡(或由匿名網(wǎng)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費發(fā)布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鑒賞
不僅如此,詩的前兩句,每一句中都有“人”和“月”字,這就使詩的前兩句的句法更加工整而復雜了。實際上,詩的前兩句也可變?yōu)椤半x人無語卻有情,明月有光卻無聲”,或者為了合于平仄,也可以改為“離人無語卻有情,有光明月卻無聲”這樣就將人和月分開描寫,前句寫人,后句寫月,但詩人此處卻偏偏將人和月交織地描寫在一起,兩句中都有人和月。從第一句看,兩人分離時都沒有什么話說,而月亮也沒有聲音,四周很寂靜,似乎沒有什么感情,但第二句馬上一變,明月雖然無聲,卻有著潔白的光亮,而兩人分離時雖然緘言,保持著沉默,內(nèi)心里卻百感交集,充滿著離情別緒,這樣一寫,句與句之間就有一種起伏,一種變化。不僅使人感到人有情,就連月也有情。
前二句是寫兩人在明月下依依不舍的分手時情景,后二句轉(zhuǎn)而描寫離別后情景。作者是個女子,從末二句的口氣來看,第三句中的“人”也應該是指一位女子。她不僅離別有情,別后相思也依然有情。這從“人似月”三字即可看出。這三字看似平淡,言外之意都很多,有著承上啟下的意義。從承上講,前二句雖然月無聲,只有光,但就如同人無語卻有情一樣,都是有情物,而此處說“人似月”,就是說此刻的人依然如月一樣,仍是有情物。從啟下講,月亮每天夜里從云中映射到水中,又從水中爬到層城,年年歲歲,周而復始,表現(xiàn)其時間之長,而“人似月”,正是為了說明人的相思也是天天如此,夜夜如此,說明其相思時間之長之久。月亮皎潔無聲,離人相思無語,其情卻如同月光,云間、水上、層城,無處不在。足見相思之深沉、綿密,如詩如畫。詩從月光下離人的依依惜別,到月光下閨女的獨自相思,從頭至尾都將人、月合寫,以人喻月,以月形人,寫得十分有情味,又別致。
參考資料:
1、《唐詩鑒賞辭典補編》.四川文藝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234-235頁李冶(?---公元784年),字季蘭(《太平廣記》中作“秀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后為女道士,是中唐詩壇上享受盛名的女詩人[1] 。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因曾上詩叛將朱泚,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之。李冶的詩以五言擅長,多酬贈譴懷之作。宋人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李季蘭集》一卷,今已失傳,僅存詩十六首。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