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酒 其九
魏晉:陶淵明
清晨聞叩門,倒裳往自開。
問子為誰與?田父有好懷。
壺漿遠見候,疑我與時乖。
“褸襤茅檐下,未足為高棲。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稟氣寡所諧。
紆轡誠可學,違己詎非迷!
且共歡此飲,吾駕不可回。
[ 飲酒 ]
譯文與注釋
[譯文]
清早就聽敲門聲,
不及整衣去開門。
請問來者是何人?
善良老農懷好心。
攜酒遠道來問候,
怪我與世相離分。
“破衣爛衫茅屋下,
不值先生寄貴身。
舉世同流以為貴,
愿君隨俗莫認真。”
“深深感謝父老言,
無奈天生不合群。
仕途做官誠可學,
違背初衷是迷心。
姑且一同歡飲酒,
決不返車往回奔!”
[注釋]
(1)這首詩以對話的方式,表現出詩人不愿違背自己的初衷而隨世浮沉,并再一次決心保持高潔
的志向,隱逸避世,遠離塵俗,態度十分堅決。
(2)倒裳;顛倒衣裳。形容匆忙中來不及穿好衣服。語出《詩經?齊風?東方未明》:“東方未
明,顛倒衣裳。”
(3)子: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歟:疑問助詞。田父(fū府):年老的農民。好懷:好的情意。
(4)漿:指酒。遠見候:謂遠道而來,給予問候。疑:怪。乖:違背,不合。
(5)縷(lán 攔呂):衣服破爛的樣子。高棲:居住的雅稱。這兩句是說,穿著破爛的衣服,
住在茅草屋中,這樣的地方不值得您這樣高雅出眾的人居住。
(6)一世:舉世,整個社會。尚同:以與世俗同流為貴。同:指同流合污,盲從附和。《論語?子
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汩(gū古)其泥:謂同流合污,隨同流俗。汩:同
“淈”,攪水使濁。《楚辭?漁父》:“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
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是說可
與世人同濁,不必獨清。淵明意本此。以上四句是田父勸說之語。以下是詩人的回答。
(7)稟氣:稟性,天生的氣質。諧:合。
(8)紆轡:放松馬韁緩行。紆:曲,引申為放松。紆轡緩行,喻作官,即《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
作》中“宛轡憩通衢”之意。違己:違背自己的初衷,指歸隱躬耕。詎(jù巨):豈。迷:迷惑,糊
涂。
(9)駕:車,喻志向。回:逆轉而行。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