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及注釋
譯文
最近“我”心情閑散,寂寞不語,于是就攜帶著手杖去觀賞山水。
芳草萋萋,碧綠如帶,榆莢成串而綴,遠(yuǎn)遠(yuǎn)看去,像串串古錢。
捕魚的圍欄插入臨岸的江水中,大鳥展翅高飛,直入云煙。
“我”要像張衡那樣寫《歸田賦》,這時田野里滿樹繁花,春色正濃。
注釋
①還郊:回到城郊住處。
②嘿(mò)語:沉默。一作“嘿嘿”。
③攜杖:拄杖。
④縈新帶:形容綠草繁生,漫延郊野,一片春色。
⑤榆(yú):榆樹。落葉喬木,葉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稱榆莢、榆錢。
⑥綴:連結(jié)。
⑦古錢:古代貨幣,此處借指榆莢,因榆莢形似小銅錢。
⑧魚床:編竹木如床席大,上投餌料,沉入水中,供魚棲息。
⑨鳥路:鳥道,高山小徑。
⑩山煙:山中云霧。
?平子:后漢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曾為河間相,仕途不得志,因作《歸田賦》。平子賦:《文選》卷十五有張衡《歸田賦》,李善注:“張衡仕不得志,欲歸于田,因作此賦。”題平子賦,亦借以達(dá)引退之意。
參考資料:
1、楊曉彩,姜劍云 解評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33-34 .2、倪木興 選注 .初唐四杰詩選 .北京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2001 :32 .
鑒賞
此詩首尾綰合,章法整然。前六句寫景,描繪了一派春日的田園景色,巖泉、綠草、榆錢,所見并未超出常人所及。后兩句表現(xiàn)主題,從詩題的“還郊”而想到了張衡的《歸田賦》,表現(xiàn)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不勝欣羨之情。
首聯(lián)寫明還郊的原因,開筆點(diǎn)題。嘿語,《周易·系辭》:“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嘿,通“默”。巖泉,山水。這里的“兼嘿語”暗示詩人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缺少志向道合者,希望寄情山水,在山水中得到精神安慰。
次聯(lián)選擇植物傳神寫照,富含情思。草綠縈新帶,《太平御覽》九九四引《三齊略記》:“不其城東有鄭玄教授山,山下生草,如薤葉,長尺馀,堅(jiān)韌異常,士人名作‘康成書帶’。”榆青綴古錢,榆莢形狀像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這兩句詩觀察、描寫?yīng)毦呶蚪猓跋罅岘嚕逍码h永。
第三聯(lián)轉(zhuǎn)為描寫動物的活動,蘊(yùn)含著旺盛的生命力。用動感極強(qiáng)的詞“侵”、“人”來形容魚、鳥在春天旺盛的生命力,表現(xiàn)萬物的勃勃生機(jī),提煉得生動準(zhǔn)確。
第二、三聯(lián)描繪出“幅百花齊放、百鳥爭鳴的春光圖,表現(xiàn)春天萬物復(fù)蘇、生機(jī)勃勃的景象,并且融情人景,情景交融,設(shè)想靈巧,表達(dá)新穎,體現(xiàn)出詩人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
尾聯(lián)與開頭照應(yīng),組織得當(dāng)。這里用張衡作《歸田賦》的典故暗寓詩人想要回歸田圓的愿望。
參考資料:
1、楊曉彩,姜劍云 解評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33-34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當(dāng)作于王勃在虢州參軍(672-674)任上,詩歌記敘了詩人春日一次外出郊游時的所見所感。
參考資料:
1、楊曉彩,姜劍云 解評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33-34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jì)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