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字木蘭花·垂螺近額》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少年藝妓舞蹈形象的作品。全詞以纖細巧妙的藝術手法,把從起舞到急舞、緩舞以及舞罷的全套舞蹈動作寫得層次分明,姿態各異。
上片開篇句,寫舞蹈的開始。“垂螺近額”,指下垂近額角的螺形發髻,這樣的發型,說明舞女年紀尚幼,還帶幾分稚氣。“走上紅裀初趁拍”,是說這位舞女以輕快的腳步上場,隨即按著音樂的節拍,紅地毯上翩躚起舞?!白摺弊?,意為疾趨、快步。這二句抓住舞女的頭上裝束和腳下動作,描寫了舞蹈的第一階段?!爸豢帧倍涫菑挠^眾眼中寫舞女的動作。這位舞女身輕如燕,急速飛旋,像是要飛到天上去。詞人作為觀眾,不禁為她耽心,于是想讓空中的游絲把她牽惹住?!爸豢帧?、“擬倩”兩組虛詞,前呼后應,仰承俯注,設想奇絕,富于詩意。
換頭兩句,轉寫舞女的雙腳。她穿著繡有文采鴛鴦的舞鞋,紅地毯上輕快地旋轉、跳躍,一忽兒節奏放緩,她象楊花一樣飄去,連一絲兒灰塵也未沾惹?!兑林荨?,商調大曲名,唐時來自西北邊地。詞至結處,才知道伴奏的樂曲乃是《伊州》,前面所說的“初趁拍”乃是指配合《伊州》調的節拍。一曲奏畢,舞蹈停止,而舞女頭上的宮花還顫巍巍地搖晃不休。這樣的結尾極有余味,這顫動的宮花,讓人仍舊沉浸舞蹈的意境中,久久不愿醒來……。
古典詩詞中專以舞蹈為題材的作品不多,本篇則是為數不多的同類作品中出類拔萃之作。詞中以纖細巧妙的筆法描繪舞技的高超,如用游絲、楊花、宮花之類質地較輕之物襯托或比喻動作的輕盈飄逸,使人如親臨親見,獲得了極高的藝術享受。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吳興)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曾任安陸縣的知縣,因此人稱“張安陸”。天圣八年進士,官至尚書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間。曾與梅堯臣、歐陽修、蘇軾等游。善作慢詞,與柳永齊名,造語工巧,曾因三處善用“影”字,世稱張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