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鹿卿
徐鹿卿(1170—1249),字德夫,號泉谷,隆興豐城(今江西省豐城市白土鎮(zhèn)后泉村)人。南宋文學家、藏書家。徐鹿卿生于宋孝宗乾道六年,卒于理宗淳祐九年,年八十歲。博通經(jīng)史,以文學著名鄉(xiāng)里。嘉定十六年,(公元一二二三年)廷試進士,調安南軍學教授,復申理義之學。入為樞密院編修官。時劉克莊、王邁、方大琮皆因事被黜,他作詩贈之,并為彈劾。太學諸生作四賢詩美之。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謚清正。鹿卿著有泉谷文集及奏議、講議等,《宋史本傳》傳于世。
軼事典故
徐鹿卿,字德夫,是隆興豐城人。他博覽并精通經(jīng)書史傳,年青人都爭著向他學習請教。
徐鹿卿調到南安軍學(“南安軍學”,學堂名,后又改為“周程書院”,當時有“南安軍學甲江西”之說)擔任教授。張九成曾因為正直行事被貶官而居住在那里,徐鹿卿收集他的言行,把它刻在學校作為訓誡。之前周敦頤、程顥及其弟程頤都曾在這個地方講學,徐鹿卿進一步弘揚他們的教義,從此崇理重義的學風重新興盛起來。徐鹿卿還制定資助士人的制度。助學的田地多在溪流、山洞等低洼之地,加上以前征收賦稅缺乏一定的尺度,農(nóng)民為此困苦不堪。徐鹿卿好好地慰問、安撫他們,從此再也沒有拖欠租稅的人。后來強盜興起,環(huán)城的房屋許多都被毀壞,只有學校幸免于難。徐鹿卿說:“這是強盜也不想騷擾我們的緣故啊。
”
真德秀稱贊徐鹿卿心氣平和、言行正直,有關愛百姓之誠心。徐鹿卿就被調職去主管尤溪縣。德秀駐守泉城時,又調任徐鹿卿為南安的縣令。徐鹿卿以不便供養(yǎng)母親而請辭。德秀說:“我們道同志合,一起來救助民眾,還害怕你的母親不讓你來嗎?”徐鹿卿進去稟報母親,母親欣然答應。到了南安后,徐鹿卿首先免除那些沒有依據(jù)的科稅,厘清登記戶口、土地的薄冊,償還官府向民間預先借支的各種賦稅,疏通百姓上訪的渠道,平反冤案錯案。南安因此變得非常安定。
某年督府要強行收取秋熟谷物的賦稅,要建昌要交納米糧五千斛。徐鹿卿據(jù)理力爭,說:“我的官可以不做,但米糧是決不會交的。”百姓恐怕徐鹿卿被調走,紛紛請求交糧來完成督府的任務。徐鹿卿說:“百姓為我考慮得很周全了,難道我就不替百姓著想嗎?”最終在徐鹿卿的堅持下,建昌被免掉了秋稅。
某年收成不好,鬧了饑荒,到了人吃人的地步。徐鹿卿就拿出府中貯藏的米糧三千多石,以半價來出售,除了一部分沖抵府庫的利錢,又拿出一萬七千緡錢來救助災民,勸居民收養(yǎng)那些被遺棄的小孩,由官府每日補助他們錢、米。所救活的人有幾百人。徐鹿卿平時宴集也不演奏音樂(以節(jié)約開支)
岳珂駐守當涂時,私自制造茶、鹽,自己在幕后操縱來獲取暴利,各種濫征的捐稅名目繁多,導致路上再也沒有商旅出行,民生反而比從前更加艱難。皇上命令徐鹿卿去核查此事,當?shù)氐墓倮袈犝f后爭著逃跑、躲藏。徐鹿卿給他們一個交待問題的寬松的期限,并親自去核查情況,全部掌握這些人犯案的證據(jù)。后來岳珂被免職,徐鹿卿兼任太平的主管,又暫時掌管茶、鹽事務。
鹿卿在家中對父母孝敬,對兄弟友愛,喜怒不形于色,從來不計較個人恩怨,他的親族、同鄉(xiāng)都對他有好感。他做官時,廉潔節(jié)儉,剛直不阿,一分一毫都不亂拿,他的房子也簡陋得僅僅能夠遮蔽風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