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余
本 名:由余
別 稱:姬由余
所處時代:東周(春秋)
民族族群:華夏
出 生 地:山西
主要成就:稱霸西戎
安 葬 地:阿房宮后
由余——由姓和余姓的祖先由余,他是周攜王的子孫,因周攜王被周平王一方的晉文侯殺害后,于是逃亡于西戎。公元前626年,由余奉戎王之命出使秦國,秦穆公慕其才而設計任其為上卿(即宰相)。由余為秦穆公出謀劃策,幫助秦國攻伐西戎,一舉攻伐綿諸戎、昆戎、翟戎、義渠等十二個戎國,于是稱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之一,著有兵法六篇。由余的子孫以他的名字為姓氏,稱為由姓和余姓。
史籍記載/由余
“戎王使由余于秦。由余,其先晉人也,亡入戎,能晉言。聞繆公賢,故使由余觀秦。秦繆公示以宮室、積聚。由余曰:“使鬼為之,則勞神矣。使人為之,亦苦民矣。”繆公怪之,問曰:“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政,然尚時亂,今戎夷無此,何以為治,不亦難乎?”由余笑曰:“此乃中國所以亂也。夫自上圣黃帝作為禮樂法度,身以先之,僅以小治。及其后世,日以驕淫。阻法度之威,以責督于下,下罷極則以仁義怨望于上,上下交爭怨而相篡弒,至于滅宗,皆以此類也。夫戎夷不然。上含淳德以遇其下,下懷忠信以事其上,一國之政猶一身之治,不知所以治,此真圣人之治也。”于是繆公退而問內史廖曰:“孤聞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賢,寡人之害,將奈之何?”內史廖曰:“戎王處辟匿,未聞中國之聲。君試遺其女樂,以奪其志;為由余請,以疏其間;留而莫遣,以失其期。戎王怪之,必疑由余。君臣有間,乃可虜也。且戎王好樂,必怠于政。”繆公曰:“善。”因與由余曲席而坐,傳器而食,問其地形與其兵勢盡虓,而后令內史廖以女樂二八遺戎王。戎王受而說之,終年不還。于是秦乃歸由余。由余數諫不聽,繆公又數使人間要由余,由余遂去降秦。繆公以客禮禮之,問伐戎之形。”
——《史記·秦本紀》
“秦穆公閑,問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國失國當何以也?’由余曰:‘臣聞之,當以儉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聞奢儉之節。’由余曰:‘臣聞堯有天下,飯于土簋,啜于土鉼,其地南至交趾,北至幽都,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堯釋天下,舜受之,作為食器,斬木而裁之,銷銅鐵,修其刃,猶漆黑之以為器。諸侯侈國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釋天下而禹受之,作為祭器,漆其外而朱畫其內,繒帛為茵褥,觴勺有彩,為飾彌侈,而國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沒,殷周受之,作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觴勺刻鏤,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彌侈矣,而國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彌侈,故曰儉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內史廖而告之曰:‘寡人聞鄰國有圣人,敵國之憂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將奈何?’內史廖曰:‘夫戎辟而遼遠,未聞中國之聲也,君其遺之女樂以亂其政,而厚為由余請期,以疏其間,彼君臣有間,然后可圖。’君曰:‘諾。’乃以女樂三九遺戎王,因為由余請期;戎王果具女樂而好之,設酒聽樂,終年不遷,馬牛羊半死。由余歸諫,諫不聽,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為上卿。問其兵勢與其地利,既已得矣,舉兵而伐之,兼國十二,開地千里。穆公奢主,能聽賢納諫,故霸西戎,西戎淫于樂,誘于利,以亡其國,由離質樸也。”
——劉向《說苑·卷二十·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