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
中文名:曹劌
別 名:曹翙,曹沬
國 籍:魯國
民 族:華夏族
職 業:軍事家
主要成就:長勺之戰
所屬年代:春秋時期
所屬勢力:魯國
性 別:男
曹劌——春秋時魯國著名軍事理論家曹劌[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詳,春秋時魯國(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人,曹劌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鐸的后人,著名的軍事理論家。魯莊公十年,齊攻魯,劌求見請取信于民后戰,作戰時隨從指揮,大敗齊師,一鼓作氣之典出于此。
人物生平
長勺之戰
曹劌是周文王兒子曹叔振鐸的后人。魯莊公十年(前684年),齊桓公不顧剛就任主政大夫的管仲的竭力勸阻,派高傒、鮑叔牙、公子雍率大軍伐魯。此前,齊、魯幾次交戰,魯國都被打敗。聞聽齊大軍壓境,魯莊公和群臣大驚失色,不知所措。
這時,曹劌求見莊公,主動提出為抵抗齊軍出力。他的同鄉人說:“那些每天都吃肉的人在那里謀劃,你又去參與什么!”曹劌說:“吃肉的人鄙陋不靈活,不能作長遠考慮。”于是入宮進見莊公。曹劌問莊公:“憑什么來作戰?”莊公說:“有吃有穿,不敢獨自享受,一定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會服從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禱告一定反映真實情況。”曹劌回答說:“一點誠心也不能代表一切,神明不會降福的。”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完全探明底細,但必定合情合理去辦。”曹劌回答說:“這是為百姓盡力的一種表現,憑這個可以打一下。打起來,請讓我跟著去。”
莊公和曹劌同乘一輛兵車,與齊軍在長勺展開戰斗,莊公準備擊鼓。曹劌說:“還不行。”齊國人打了三通鼓。曹劌說:“可以了。”齊軍大敗,莊公準備追上去。曹劌說:“還不行。”下車,細看齊軍的車轍,然后登上車前橫木遠望,說:“行了。”就追擊齊軍。
戰勝以后,莊公問曹劌取勝的緣故。曹劌回答說:“作戰全憑勇氣。第一通鼓振奮勇氣,第二通鼓勇氣就少了一些,第三通鼓勇氣就沒有了。他們的勇氣沒有了,而我們的勇氣剛剛振奮,所以戰勝了他們。大國的情況難于捉摸,還恐怕有埋伏。我細看他們的車轍已經亂了,遠望他們的旗子已經倒下,所以才追逐他們。”
諫阻莊公
魯莊公二十三年(前671年)夏季,莊公到齊國去觀看祭祀社神,這是不合于禮的。曹劌勸諫說:“不行。禮,是用來整飭百姓的。所以會見是用以訓示上下之間的法則,制訂節用財賦的標準;朝覲是用以排列爵位的儀式,遵循老少的次序;征伐是用以攻打對上的不尊敬。諸侯朝聘天子,天子視察四方,以熟悉會見和朝覲的制度。如果不是這樣,國君是不會有舉動的。國君的舉動史官一定要加以記載。記載而不合于法度,后代子孫看到的是什么?”但莊公不聽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