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
本名:劉德
國籍:西漢
民族:漢
身份:漢朝皇族
主要成就:整理儒學典籍
爵位:河間王
謚號:獻
出生地:長安
劉德——漢景帝劉啟第二子人物簡介
他喜好儒學,衣著服飾言行舉止都依仿儒生。山東的眾儒生多附于他。他在位二十六年去世。逝世后謚獻,又稱河間獻王,家居咸陽,修學好古,遇事實事求是。藏書最多。
秦焚書坑儒,典籍湮缺。他凡從民間得一善書,必好寫以還,而留其真本,又加金銀玉帛賞賜,以招四方之書。由是有舊書者,多奉奏河間王。故得書之多,可與漢官家藏書相等。所得書皆古文及先秦舊書,價值較高。其學舉六經,立《毛氏詩》、《左氏春秋》博士。修《禮樂》,精儒學,山東諸儒多從其游。
漢承秦制,到漢武帝時,感到光靠嚴厲的法制,沒有德行的教育,國家難以長治久安。于是,依從大儒董仲舒" 獨尊儒術,罷黝百家" 的政治主張,實行忠君愛民的孔孟之道。
然而 "三代之書" 燔煬殆盡,讀書之人也鳳毛麟角,恢復儒術教育談何容易。這時,河間王劉德應時而起,"于灰盡之余纂亡散篇卷,僅而復存"。
足跡踏遍魯燕趙魏,尋尋覓覓為國求書。劉德不畏勞苦,身體力行,凡聞民間有善書者,則親自前去收求出重金購之,并命人重抄一份留與百姓。對不愿出讓者,則好言求之,從不采取強制手段,這在當時的統治者來說,是難以做到的。由此劉德賢名遠揚,眾多知識分子和百姓,都不遠千里,攜先祖舊書,前來奉獻, 劉德均給予重用和獎費。所得之書,有《詩》、《左傳》、《周官》、《禮記》等多達幾十種。數量之多,充滿樓閣,據載 "其量可與漢朝" 等。
隨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