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解
本 名:郭解
字號:翁伯
時代:西漢
民族族群:漢族
祖籍:河內軹
人物生平
名噪一時
郭解為人個子矮小,精明強悍,不喝酒。他小時候殘忍狠毒,心中憤慨不快時,親手殺的人很多。他不惜犧牲生命去替朋友報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搶劫,停下來就私鑄錢幣,盜挖墳墓,他的不法活動數也數不清。但卻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時常常脫身,或者遇到大赦。
等到郭解年齡大了,就改變行為,檢點自己,用恩惠報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別人,少望別人報答自己。但他自己喜歡行俠的思想越來越強烈。已經救了別人的生命,卻不自夸功勞,但其內心仍然殘忍狠毒,為小事突然怨怒行兇的事依然如故。當時的少年仰慕他的行為,也常常為他報仇,卻不讓他知道。
明于事理
郭解的侄子依仗郭解的勢力,同別人喝酒,讓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卻強行灌酒。那人發怒,拔刀剌死了郭解的侄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發怒說道:“以弟弟翁伯的義氣,人家殺了我的兒子,兇手卻捉不到。”于是她把兒子的尸體丟棄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
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兇手的去處。兇手窘迫,自動回來把真實情況告訴了郭解。郭解說:“你殺了他本來應該,我的孩子無理。”于是放走了那個兇手,把罪責歸于姐姐的兒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們聽到這消息,都稱贊郭解的道義行為,更加依附于他。
郭解每次外出或歸來,人們都躲避他,只有一個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著他,郭解派人去問他的姓名。門客中有人要殺那個人,郭解說:“居住在鄉里之中,卻得不到別人的尊敬,這是我自己的道德修養得還不夠,他有什么罪過!”于是他就暗中囑托尉史說:“這個人是我最關心的,輪到他服役時,請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時,有好多次,縣中官吏都沒找這位對郭解不禮貌的人。他感到奇怪,問其中的原因,原來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負荊請罪。少年們聽到這消息,越發仰慕郭解的行為。
洛陽人有相互結仇的,城中有數以十計的賢人豪杰從中調解,兩方面始終不聽勸解。門客們就來拜見郭解,說明情況。郭解晚上去會見結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對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聽從了勸告,準備和好。郭解就對仇家說:“我聽說洛陽諸公為你們調解,你們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們幸而聽從了我的勸告,郭解怎能從別的縣跑來侵奪人家城中賢豪大夫們的調解權呢?”于是郭解當夜離去,不讓人知道,說:“暫時不要聽我的調解,待我離開后,讓洛陽豪杰從中調解,你們就聽他們的。”
郭解保持著恭敬待人的態度,不敢乘車走進縣衙門。他到旁的郡國去替人辦事,事能辦成的,一定把它辦成,辦不成的,也要使有關方面都滿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酒飯。因此大家都特別尊重他,爭著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縣城的賢人豪杰,半夜上門拜訪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輛車子,請求把郭解家的門客接回自家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