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夫
本 名:灌夫
別 稱:仲孺
國籍:中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潁陰(今河南許昌)
職業:將領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七國之亂
典故:使酒罵座
官職:太仆、燕國國相
灌夫——漢景帝任命灌夫為代國宰相名聞天下
灌夫的父親是張孟,曾經做過潁陰侯灌嬰的家臣,受到灌嬰的寵信,便推薦他,官至二千石級,所以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吳楚叛亂時,潁陰侯灌何擔任將軍,是太尉周亞夫的部下,他向太尉推薦灌孟擔任校尉。灌夫帶領一千人與父親一起從軍。灌孟年紀已經老了,潁陰侯勉強推薦他,所以灌孟郁郁不得志,每逢作戰時,常常攻擊叛軍的堅固的陣地,因而戰死在吳軍中。按照當時軍法的規定,父子一起從軍參戰,有一個為國戰死,未死者可以護送靈柩回來。但灌夫不肯隨同父親的靈柩回去。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斬取吳王或者吳國將軍的頭,以替父親報仇。”于是灌夫披上鎧甲,手拿戈戟,召集了軍中與他素來有交情又愿意跟他同去的勇士幾十個人。等到走出軍門,沒有人敢再前進。只有兩人和灌夫屬下的奴隸共十多個騎兵飛奔沖入吳軍中,一直到達吳軍的將旗之下,殺死殺傷吳軍幾十人。不能再繼續前進了,又飛馬返回漢軍營地,所帶去的奴隸全都戰死了,只有他一人回來。灌夫身上受重創十多處,恰好有名貴的良藥,所以才得不死。灌夫的創傷稍稍好轉,又向將軍請求說:“我現在更加了解吳軍營壘中路徑曲折,請您讓我再回去。”將軍認為他勇敢而有義氣,恐怕灌夫戰死,便向太尉周亞夫報告,太尉便堅決地阻止了他。等到吳軍被攻破,灌夫也因此名聞天下。
宦海沉浮
潁陰侯把灌夫的情況向漢景帝匯報了,漢景帝就任命灌夫擔任中郎將。過了幾個月,因為犯法而丟了官。后來到長安安了家,長安城中的許多顯貴沒有不稱贊他的。漢景帝時,灌夫官至代國國相。
漢景帝后三年(前141年),漢景帝駕崩,太子劉徹即位,是為漢武帝。漢武帝認為淮陽是天下的交通樞紐,必須駐扎強大的兵力加以防守,因此調任灌夫擔任淮陽太守。
建元元年(前140年),又把灌夫內調為太仆。
建元二年(前139年),灌夫與長樂衛尉竇甫喝酒,灌夫喝醉了,打了竇甫。竇甫,是竇太后的兄弟。皇上恐怕竇太后殺灌夫,調派他擔任了燕(yān,煙)國國相。幾年以后,又因犯法丟官,閑居在長安家中。
灌夫家中職累的資產有幾千萬,每天的食客少則幾十,多則近百。為了在田園中修筑堤塘,灌溉農田,他的宗族和賓客擴張權勢,壟斷利益,在潁川一帶橫行霸道。潁川的兒童于是作歌唱道:“潁水清清,灌氏安寧;潁水渾濁,灌氏滅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