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毓
本 名:盧毓
字 號:字子家
所處時代: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涿郡涿縣(河北涿州市)
官 職:司空
爵 位:容城侯
謚 號:成
盧毓--三國時代曹魏政治家
盧毓十歲時失去父親,當時正值東漢末年戰(zhàn)亂頻仍的亂局,二位兄長都因戰(zhàn)亂而死;當時因為袁紹與公孫瓚多次交戰(zhàn),幽州和冀州地區(qū)都有饑荒,盧毓于是照顧哥哥的妻子和兒子,以學行見稱。長大后,五官中郎將曹丕召見并任命他署門下賦曹。其后獲崔琰推薦為冀州主簿。
當時久經(jīng)戰(zhàn)亂,法令秩序建立不久,仍有很多逃兵;于是逃兵會遭到嚴厲懲罰,妻兒也會受連坐。當時有一些逃兵的妻子,才到夫家數(shù)天而未見丈夫,但丈夫卻逃亡了,大理依處罰逃兵遺屬的辦法上奏要處她死刑。盧毓引《詩經(jīng)》、《禮記》等經(jīng)典陳述妻子未見丈夫,未成婦;并駁斥大理當她們是已完婚婦人那樣判刑,判罰過重,認為可以處以較輕刑罰,毋須處死。曹操見此十分欣賞,任命他為丞相法曹議令史,后轉(zhuǎn)任西曹議令史。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盧毓升任吏部郎。后曹丕稱帝,任黃門侍郎,后又先后出任濟陰相和梁郡、譙郡太守。可是他其后因見曹丕故縣譙郡土地貧瘠,百姓窮困,上表請將之前徙居譙郡屯田的人民遷到梁國肥沃的土地上,但卻因為失去曹丕充實故鄉(xiāng)的本意而激怒曹丕,被降職為睢陽典農(nóng)校尉。雖然被貶謫,但都一心幫助人民,后又曾任安平和廣平太守,亦頗得當?shù)厝嗣駩鄞鳌9?34年(青龍二年),入朝擔任侍中。先前,散騎常侍劉劭受詔制定律條,未能成功。盧毓上疏論述古今科律的宗旨,認為律法只應當有一種正確的解釋,不能有兩種不同的定義,使奸吏有隙可乘,寬容罪情。侍中高堂隆屢次因修建宮室的事情懇切地勸諫魏明帝。明帝很不高興,盧毓就進言說:“臣下聽說‘君明則臣直’,古代圣明的帝王惟恐聽不到臣子指出自己的錯誤,因此有敢諫之鼓。做為近臣就要盡力規(guī)勸君王,這正是臣等不如高堂隆的地方啊!高堂隆雖表面上狂直,但陛下還是應該寬容他為是。”
盧毓在擔任侍中職務的三年時間里,和曹叡有過多次辯駁和爭論。曹叡下詔說:“量才而用,因才授職,這是賢明君主也難以完全做到的事,必須有良臣輔佐,才能保證官員能夠適當?shù)厣岛吞鎿Q。侍中盧毓,秉性貞渝,心平體正,可以說是一個不懈于位的有功之臣。因此我任命盧毓從現(xiàn)在起擔任吏部尚書。”又讓盧毓自己挑選一個合適自己職務的人以來替代,說:“能夠像你一樣才好。”于是盧毓就挑選了常侍鄭沖。曹叡說:“鄭文和,我自己已經(jīng)很了解他了,你可以舉薦我聽說過的人。”盧毓又推薦了阮武、孫邕,曹叡于是任用了孫邕。公元237年(景初元年),司徒陳矯逝世,司徒懸空半年,至次年曹叡問盧毓誰可任司徒,盧毓先舉一直不肯任官的管寧,但曹叡不用。盧毓于是舉韓暨、崔林和常林,后曹叡任命韓暨為司徒。盧毓掌選舉,標準是先以性格品行,后才考慮他的口才和才智,因為盧毓認為才能是為了行善,若有才但不能行善,有才亦無用,不可視為有才能而被任用。黃門郎李豐曾經(jīng)為此詢問過盧毓,盧毓說:“才能是為了用來成就善事,因此大才成就大的善事,小才只能成就小的善事,如今有些被人稱作有才能的人并不能辦成善事,正是因為他的才能并沒有對準目標和方向。”李豐等人對他的見解都很佩服。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叡病逝,太子曹芳繼位,由大將軍曹爽及太傅司馬懿輔政;但曹爽后排斥并削奪司馬懿權(quán)力,又樹立黨羽,如任命何晏代盧毓典選舉事,將盧毓調(diào)作尚書仆射。后又遷盧毓為廷尉,而當時司隸校尉畢軌又枉奏免官,盧毓和其他人都指責畢軌的行為,于是曹爽又遷盧毓為光祿勛。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之變,族滅了曹爽。司馬懿任命盧毓行使司隸校尉的職權(quán),審理曹爽等人的案件。后復任吏部尚書,加奉車都尉,封高樂亭侯。后轉(zhuǎn)任尚書仆射,典選舉事,加光祿大夫。公元254年(正元元年),曹髦繼位,進封大梁鄉(xiāng)侯,又封一子列侯。次年,鎮(zhèn)東將軍毌丘儉等在壽春討伐司馬師。司馬師親自領兵鎮(zhèn)壓,由盧毓處理后方事務,加侍中。公元256年(甘露元年),盧毓任司空,盧毓辭讓給王昶、王觀和王祥但不被允許,又進爵容城侯。次年逝世,謚曰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