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澤
本 名:闞澤
字 號:字德潤
所處時代:漢末三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會稽郡山陰縣
去世時間:243年
主要作品:《乾象歷注》
主要成就:建議朝政,教授二宮
官 職:中書令、太子太傅
爵 位:都鄉侯
典 故:闞澤傭書
闞澤——三國時期吳國大儒闞(kàn)澤(?—243年),字德潤。會稽郡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三國時期吳國學者、大臣。
闞澤少年時家貧,只得向別人抄書,于是博學多聞。漢末被舉為孝廉,出任錢塘長,升郴縣令。孫權為驃騎將軍時,征召他為西曹掾。后官至中書令、太子太傅,封都鄉侯。虞翻稱其為“蓋蜀之揚雄”、“今之仲舒”。赤烏六年(243年)去世,孫權為之痛惜,數日不食。闞澤曾撰有《乾象歷注》一書,今已佚。另有《九章算術》,亦不存。
據傳,闞澤對圓周率也很有研究,祖沖之對圓周率的精確計算就是借鑒了他的成果。
人物生平
家貧傭書
闞澤家中世代務農,但闞澤喜愛學習。因家貧無錢,便常為人雇用抄書,以此換取紙筆。抄完書后,他也就將那部書全部誦讀完畢。他追記先生論講,探究博覽群書,并且通曉天算歷法,由此聲名顯揚。
仕途升遷
最初被舉為孝廉,出任錢塘長,又升為郴縣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為驃騎將軍,召闞澤補任西曹掾。
黃武元年(229年),孫權稱帝,任命闞澤為尚書。
嘉禾(232年—238年)年間,升任中書令,加侍中。
赤烏五年(242年),闞澤被任為太子太傅,仍兼職中書令。
當世大儒
闞澤考慮到經傳文章太多,很難得以全部應用。于是斟酌各家之說,節選三《禮》文字及各家注解以此教授兩宮(太子孫和、魯王孫霸),為他們擬定了出入及與賓客會見的禮儀。每逢朝廷討論重要之事,有經籍方面的疑難之處,總是征詢咨問他的意見。闞澤因為對儒學的勤奮鉆研,被封為都鄉侯。
孫權曾問他:“書傳的詩賦,哪樣最美?”闞澤想借機譬喻以治亂的道理開導孫權,于是回答說賈誼的《過秦論》最好,孫權便覽閱這篇文章。
各官署都存在一些弊端,孫權打算增添律令條例,來控制臣下,闞澤每次都說:“應該依照禮儀、法律。”他的平和正直,都是如此。
虞翻稱贊闞澤道:“闞生矯杰,超過了揚雄。”又說:“闞子的儒術德行,又是當今的仲舒(董仲舒)啊!”
赤烏六年(243年)冬,闞澤去世。孫權為此痛惜感悼,幾天都吃不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