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儼
中文名:趙儼
別 名:趙伯然
國 籍:曹魏
民 族:漢族
職 業(yè):將領、大臣
主要成就:在新平大破羌虜 魏朝開國功臣,四朝元老
官 位:都督護軍、驃騎將軍、司空
封 爵:關內(nèi)侯,都鄉(xiāng)侯
謚 號:穆侯
趙儼--三國時期曹魏名臣趙儼出生于東漢靈帝建寧年間。自小熟讀經(jīng)史,養(yǎng)成了敏銳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練達的處世哲學。年屆弱冠,就稱譽鄉(xiāng)里。與陽翟辛毗,許下陳群,定陵杜襲并稱潁川四大名士。當時的各路群雄,為了壯大自己的力量,競相招攬?zhí)煜掠⒉牛@些賢達學士,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實現(xiàn)安邦定國的夙愿,也以謹慎的態(tài)度來抉擇自己滿意的投靠對象。趙儼看到當時各路軍閥混戰(zhàn)不休,一時找不到自己可以投靠的對象,為避戰(zhàn)亂,舉家遷到荊州。在此結識了客居在那里的杜襲和同鄉(xiāng)繁欽,三人一見如故,成為莫逆之交。當時割據(jù)荊州的劉表,素聞趙儼、杜襲、繁欽之名,刻意對他們進行籠絡,并以貴賓之禮對待他們?nèi)耍啻握埶麄內(nèi)胧恕Zw儼通過觀察,認為劉表目光短淺,雖然顯赫一時,但終難成就大事,堅辭不就,同時勸說在劉表面前炫耀文才的繁欽遠離劉表,以免抱憾終生。公元196年(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于許昌,并接受棗祗的建議實施屯田制以后,趙儼就對繁欽說:“曹鎮(zhèn)東(曹操當時為鎮(zhèn)東大將軍)應時順世,必能匡濟華夏,我知道我的去處了。”于是就同杜襲、繁欽等人一起舉家北還。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趙儼二十七歲,帶著老弱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漢獻帝,任命趙儼為朗陵(今河南確山南)長。在朗陵,縣內(nèi)有許多強橫狡詐不守法紀之徒,為非作歹,猖獗一時。趙儼就把歹徒頭目抓起來關進監(jiān)獄,立案審查后,定為死罪。趙儼又上表郡守,請求把這些人都放了,以此恩威并著。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同袁紹在官渡(今河南中牟附近),展開了一場大決戰(zhàn)。袁紹擁有河北的青、冀、幽、并四州,精兵十余萬;而曹操僅有兗豫二州,軍隊只有三萬。雙方力量對比懸殊很大,袁紹又派使者引誘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聽從他的調(diào)遣。只有陽安郡不為所動,但都尉李通又急于向老百姓征收稅款。趙儼面見李通說:“今天下動蕩不安,各郡先后反叛,有心歸附朝廷的地方再征收戶稅綿絹,恐怕會引起民怨。況且遠近都有憂患,這些都不能忽視呀。”李通說:“袁紹和大將軍曹操相持不下,軍情緊急,左右郡縣又紛紛背叛。假如我們再不征收戶稅綿絹運往朝廷,那些愛探聽消息的人一定會說我們是見風使舵,別有企圖。”趙儼說:“事情也正如您考慮的那樣,然而還是應當權衡利弊,暫緩征稅,我愿幫您解決這個難題。”于是就給荀彧去信說:“現(xiàn)在陽安郡應該把征收的綿絹送往朝廷,但是道艱路險,必招致敵寇的襲擾,眼下百姓窮困,周圍鄰近的郡縣一同反叛,我們陽安郡也面臨傾覆,易如反掌。這可是關系一方安危存亡的緊要關頭啊。況且本郡百姓執(zhí)守忠節(jié),雖處險境依然不生二心,對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獎賞,那么心懷忠心的人就會再接再厲,肝腦涂地。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一定要藏富于民安撫于民。我們覺得朝廷應該憐惜撫慰本郡的百姓,將已經(jīng)收的綿絹全部退還給他們。”荀彧答說:“我即刻將此事上報曹公,公文下發(fā)你郡。將綿絹全數(shù)退還百姓。”陽安郡的吏民聽到這個消息,上上下下,歡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執(zhí)守忠節(jié)。以后趙儼入朝任司空掾屬主簿。而后趙儼又協(xié)助李通率領陽安軍民,平息了流竄于淮河與汝河之間的流寇,使陽安成為屏護許昌的堅固堡壘,免去了曹操同袁紹決戰(zhàn)的后顧之憂。
當時張遼、樂進和于禁分別屯駐于長社、陽翟和潁陰,他們彼此之間由于功高位顯而不服氣,經(jīng)常為一些瑣碎之事發(fā)生爭吵,以至于發(fā)生嚴重的摩擦,影響了軍隊內(nèi)部的團結。曹操就任命趙儼為參軍,參與張遼、樂進、于禁三軍軍事。趙儼運用規(guī)勸、疏導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終于使三位大將消除積怨,保證了軍隊的團結。因趙儼治軍有方,從此經(jīng)常被任命為都督護軍,統(tǒng)率協(xié)調(diào)曹操的高級將領出外征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征討荊州,派趙儼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為都督護軍,監(jiān)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后又擔任丞相主簿,調(diào)任扶風太守。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曹操擊破關中十一路聯(lián)軍后,把原來在韓遂、馬超手下當兵的五千多人,交給平難將軍殷署等人統(tǒng)領,任命趙儼為關中護軍,統(tǒng)率各軍。其間羌兵多有侵擾,趙儼率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大破羌人。有個被招募來屯田的外地農(nóng)民呂并自稱將軍,聚集黨羽搶占了陳倉,趙儼又率領殷署等對他們發(fā)起進攻,賊寇被消滅了。當時朝廷下書傳令給趙儼,命他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漢中協(xié)助駐守,趙儼便讓殷署負責監(jiān)督護送。被選中的士兵不忍和自己的妻子老小分離,個個愁容滿面。殷署帶兵出發(fā)剛走了一天,趙儼擔心士兵有變,就親自追到斜谷口,挨個慰勞士兵,又再三叮囑告誡殷署,然后才返回,借宿雍州刺史張既的家里。殷署帶兵又往前走了四十里,士兵果然叛亂,殷署一時間也不知去向,吉兇未卜。而跟隨趙儼一起來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騎兵,又都和叛亂士兵同在一個軍營里共過事,有的還是姻親。得知消息后,個個驚慌失措,披上鎧甲,拿起兵器,一時間亂哄哄的。趙儼打算追上去平定叛亂,但張既等認為:“如今本營士兵也不安穩(wěn),你一個人去無濟于事,還是探聽一下消息再說。”趙儼說:“我雖然也懷疑本營的士兵和叛亂者同謀,一聽說出發(fā)的士兵叛亂,也會跟著叛亂。可還有些士兵不愿叛亂卻又舉棋不定,應該趁他們猶豫之時,趕快去安撫。況且作為主帥,既然不能平定叛亂,就是身受禍難,也是命該如此呀!”于是毅然前往。走了三十里后,趙儼讓士兵放馬休息,然后招集所有隨從,向他們論說成敗,曉以利害,誠懇地安慰鼓勵他們。士兵們異口同聲、慷慨激昂地說:“生死都愿跟隨護軍,決無二心!”趙儼帶兵繼續(xù)前進,來到先行的各營,讓主將各自召集檢束部屬,將聚集叛亂的八百余人,分散在原野里,只把其中帶頭鬧事者抓起來治罪,其余一概不問。各郡縣聽到這個消息,也把收容的逃兵給放了,于是這些人也都相繼回營歸降。趙儼向朝廷密告:“速請派大將前來我營,再請派朝廷舊兵鎮(zhèn)守關中。”曹操接到報告,派將軍劉柱帶領二千人前來支援趙儼,等他們一到營地就把原來的士兵發(fā)往漢中。不料走漏了消息,各營士兵膽顫心驚,怎么安撫也不成。趙儼就對眾將士說:“咱們這里朝廷的舊兵本來就少,東面的援兵又未及時趕到,因此各營不少士兵正在圖謀叛亂,若真發(fā)生叛亂,結果不堪設想。應該乘他們猶豫不決之際,及早解決。”于是當眾宣布要留下一千名溫良厚道的新兵鎮(zhèn)守至中,其余全部派到漢中。趙儼又去見有關的主管官員,把各營士兵的花名冊按姓名籍貫等重新分類排列,使他們有所區(qū)別。批準留下的士兵放了心,便一心一意聽從趙儼的指揮,那些應該前往漢中的士兵也不敢輕舉妄動,趙儼在一天之內(nèi)便把他們?nèi)克蜕下罚謱⒘粝碌囊磺Ф嗳耍⒉荚诟鳡I中。等朝廷援兵十天后從東面趕來,趙儼才又脅迫催逼把留下來的一千士兵也一起送往漢中,加起來共有萬余人。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征南將軍曹仁被關羽包圍在樊城,趙儼以議郎的身份南行去參予曹仁的軍事行動,和平寇將軍徐晃領兵一同前往。到達樊城后,關羽把曹仁圍困得更加嚴密,北路援軍也尚未趕到。徐晃率領的人馬不足以解樊城之圍,而眾將又催促徐晃趕快出兵救援。趙儼就對眾將說:“如今敵寇把樊城圍困得異常堅固,比積水還要嚴密,我軍步卒勢單力薄,而曹仁又被隔斷不能同力破敵,倉促出兵救援對內(nèi)外都不利。目前不如命前軍進逼包圍圈,暗地里派間諜通報曹仁,讓他知道城外救兵已到,以此來激勵將士。算來北路援軍不過十天也會趕到,城內(nèi)兵將在這段時間內(nèi)足以據(jù)城堅守。然后里應外合,發(fā)起攻擊,敵寇一定會被打敗。如有救援遲緩的責難,我愿擔當責任。”眾將都很贊成,于是一面挖地道,一面用弓箭把書信射入城中通報曹仁,幾次互通消息后,北路援軍也趕到了城下,各軍合兵一處,大戰(zhàn)關羽。關羽的兵馬被打退后,蜀軍的舟船仍占據(jù)著沔水,樊城與襄陽的水路被隔斷不能通行,而孫權又乘機襲取了關羽的輜重。關羽聽到消息后,當即從南路返回。曹仁召集眾將商議軍情,大家都說:“如今關羽處境危急,一定會驚慌失措,乘勝追擊定能將他活捉。”趙儼說:“孫權趁關羽處境困難,想要偷偷斷了他的后路,又顧慮關羽回兵救援,怕我軍乘他們兩軍疲憊之機采取行動,因此和我們合作,愿為我們效力,而實際上暫在一旁隨機應變,以觀勝敗。如今關羽已成為孤軍,更應留下他作為孫權的心腹之患。如果窮追不舍,孫權就會改變想法,怕關羽被打破后我軍將攻擊東吳,他就會為我軍制造麻煩。我想魏王此時也一定在為此而深謀遠慮。”曹仁于是暫緩追擊。曹操聽說關羽敗走,惟恐眾將追趕,果然急忙派人傳令給曹仁,就像趙儼所策劃的那樣。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繼承王位后,趙儼官居侍中。不久,曹丕任命他為駙馬都尉,兼任河東太守、典農(nóng)中郎將。公元222年(黃初三年),趙儼受封為關內(nèi)侯。孫權侵犯邊境,征東大將軍曹休統(tǒng)率五州大軍防御抵抗,征召趙儼為軍師。孫權退兵后,大軍返回,趙儼被封為宜土亭侯,轉為度支中郎將,升尚書。公元225年(黃初六年),趙儼跟隨曹丕征伐東吳,到達廣陵后,重新留任征東軍師。公元226年(黃初七年),曹丕駕崩,曹叡即位,晉封趙儼為都鄉(xiāng)侯,食邑六百戶,并授權讓他去監(jiān)督荊州的各項軍事行動,假節(jié)。正碰上趙儼患病,未能成行,便重又擔任尚書,監(jiān)督豫州的軍事行動,后又轉任大司馬軍師,入朝擔任大司農(nóng)。齊王曹芳即位,授權趙儼督監(jiān)雍州、涼州的軍事行動,假節(jié)后轉任征蜀將軍,又擔任征西將軍,都督指揮雍、涼各軍。公元243年(正始四年),趙儼因年老多病請求返回京師。于是被征召為驃騎將軍,升任司空。公元245年(正始六年),趙儼去世,享年七十五歲,死后,謚號穆侯。其子趙亭繼承了他的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