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惠男
中文名:路惠男
尊號:崇憲太后
謚號:昭皇太后
參考資料:《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一》《南史·卷十一·列傳第一》
路惠男--崇憲太后路惠男,丹陽建康人。憑姿色容貌選進后宮,生宋孝武帝劉駿,拜為淑媛。年長后,失去了宋文帝的寵幸,常常跟隨劉駿出任地方長官。元嘉三十年(453年),孝武帝入京討伐劉劭,路惠男留在尋陽。同年孝武帝即位,派遣建平王劉宏恭迎路惠男。有關(guān)部門官員上奏說:“臣下聽說,歷運匯集于周邦,美好的聲譽才得以連續(xù),氣數(shù)沃灌漢國,沙麓顯現(xiàn)當有貴女興天下的吉利征象。往昔在上代,基業(yè)隆盛。福運長遠,從沒有不對帝王后宮女子施行教化以發(fā)揚洪大基業(yè),承受吉祥福澤以尊奉圣明君主的。考慮到淑媛柔順聰明顯揚于內(nèi)宮,美好的儀態(tài)為外宮的典范,初始引導與神靈相合,眾姬妾則仰慕其光耀;將其光輝典范延續(xù)于封疆大吏的藩鎮(zhèn),那國家就會蒙受其恩德。百姓應思考和睦團結(jié),神靈專注思考福祉,所以能夠使聰慧集聚自身,以集天命于一身,鞏固已經(jīng)殞沒的祖先之靈位,于偏安中使盛大的功業(yè)昌盛。承擔重任,化解隱思,歌詠之聲和諧,應該效法比照舊時的典章制度,恭請享受最崇高的封號。敬奉尊號為皇太后,宮殿叫崇憲。”于是路惠男被尊為皇太后,居住在顯陽殿。
孝建二年(455年),追贈太后路惠男的父親路興之為散騎常侍,路興之的妻子徐氏為余杭縣廣昌鄉(xiāng)君。大明四年(460年),路惠男弟弟路道慶之子撫軍參軍路瓊之上表說:“先代之臣已故懷安令路道慶命運生辰不吉利,自己背離政治清明的時代。請依照帝王武職侍從請求命名的制度,特祈求皇上恩澤,小小垂降雨露加以滋潤。”孝武帝詔書交付門下省辦理。有關(guān)部門官員奉旨奏贈路道慶為給事中。路瓊之及其弟路休之、路茂之都擢升顯要職務。路惠男多干預朝中政事,賜給路理之等人財物,家財累計千金,居住的府第服飾和器物,跟帝王之子相當。
路瓊之的住宅跟太常玉僧達家相鄰,常常乘坐著華麗的車子,穿著華麗的衣服,帶著衛(wèi)從人員走訪王僧達,王僧達不以禮相待。路瓊之把這件事告訴了太后路惠男,路惠男十分生氣,向孝武帝告了王僧達一狀說:“我還健在,然而別人都欺凌我家,我死后家人就都要乞討要飯了。”想要加罪于王僧達。孝武帝說:“瓊之年紀小,本來不應該隨便去造訪。王僧達是貴公子,怎么可以拿這件事情加罪于他?”
大明五年(461年),路惠男跟隨孝武帝巡視南豫州,妃子、公主以下全都隨從。大明八年(464年),孝武帝去世,其長子劉子業(yè)即位,史稱前廢帝,尊路惠男為太皇太后。泰始元年(465年),宋文帝第十一子劉彧廢劉子業(yè)自立,是為宋明帝,號為崇憲太后。
最初宋明帝年幼時就失去了生母,為路惠男所撫養(yǎng),宋明帝盡心恭敬事奉,路惠男撫養(yǎng)愛護的情感亦很深厚。等到宋明帝登基,對路惠男供養(yǎng)侍奉的禮儀,跟往日完全一樣。有關(guān)部門官員上奏說:“仁德施行于皇宮之內(nèi),法令制度就會廣為傳揚;教化廣施于皇宮之外,褒美的稱號就應當宣播。考慮到皇太后的美善圣明來自上天,母后的儀范顯著,仁義明達八方邊遠地區(qū),道德能使九州發(fā)生變化。皇上登上帝位,帝業(yè)乃得到改變。皇太后應當依照原來的稱號,另居外宮。”宋明帝的詔書說:“我尚未成年便遭母喪,早在嬰兒時期就孤苦零丁,特別承蒙崇憲太后圣明的教導撫養(yǎng)。往昔我在藩鎮(zhèn)的時候,常常侍奉藥膳,中間迫于兇惡的威勢,抱有的這種心懷未能堅持到終了。現(xiàn)在天運剛剛開始,情懷儀節(jié)可以獲得表達,正想親自早晚事奉,盡情在內(nèi)室宮禁中歡娛。不能按有司所奏陳的讓太后按原來稱號另居外宮辦理。”
不久,路惠男去世,時年五十五歲。將靈柩遷移到東宮,門題為崇憲宮。宋明帝又頒下詔書說:“我幼年時艱難困苦集于一身,早年依靠仁愛教導,平定暴虐,奠定基業(yè),實在是靠了皇太后的仁德風范,恩德施加在困厄之中,又兼永久的仰慕。禮沿著人情而施行,義循著事情而樹立,可特地為皇太后穿熟麻衣守喪三個月,以表達追恩敬仰的心情。”謚號為昭皇太后,埋葬在孝武帝陵墓的東南邊,稱為修寧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