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弘殷
本 名:趙弘殷
所處時代:五代時期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涿郡(今河北涿縣)
出生時間:899年
去世時間:956年9月3日
廟 號:宣祖
謚 號:昭武皇帝
陵 墓:安陵
爵 位:天水縣男
官 職:護圣都指揮使、檢校司徒等
趙弘殷——宋太祖趙匡胤之父趙弘殷(899年—956年),涿郡(今河北涿縣)人,漢族。后遷居洛陽,漢京兆尹趙廣漢之后,趙敬之子,北宋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與繼位者宋太宗趙光義的父親。少驍勇善戰,初事后唐王鎔,有功,留典禁軍。后漢任護圣都指揮使。入后周,以功累遷至檢校司徒,封天水縣男,與子趙匡胤分典禁兵。顯德三年(956年)去世,追贈武德軍節度使。建隆元年(960年),追謚為武昭皇帝,廟號宣祖,陵曰安陵。
人物生平
趙弘殷是涿郡(今河北涿縣)人,自幼在保州長大。趙弘殷出身于官宦世家,西漢京兆尹趙廣漢之后,曾祖父趙朓是唐朝官員,歷任永清、文安、幽都三縣縣令。祖父趙珽,歷任藩鎮從事,累官兼任御史中丞。父親趙敬,歷任營州、薊州、涿州三州刺史;后周顯德年間(954年―960年),因其子趙弘殷顯貴,后周世宗柴榮追贈趙敬為左驍騎衛上將軍。
趙弘殷年輕時十分驍勇,擅長騎馬射箭。后來,趙弘殷投靠鎮州趙王王镕,擔任其部下將領,并在此地與杜氏(即后來的昭憲太后)結婚。
趙弘殷曾經為王镕率領五百名騎兵在黃河沿岸增援后唐莊宗李存勖,立有戰功。后唐莊宗喜愛他勇猛善戰,于是將他留在洛陽(今河南洛陽)掌管禁軍。
后漢乾祐年間(948年―950年),趙弘殷前往鳳翔征討王景崇,適逢后蜀軍隊來援救王景崇,漢軍與蜀軍在陳倉交戰。剛剛交戰,趙弘殷就被敵箭射中左眼,但他的氣勢更旺盛,奮勇攻擊,最終把敵軍打得大敗,因此次戰功升任護圣都指揮使。
后周廣順三年(953年),趙弘殷改任鐵騎第一軍都指揮使,后改任右廂都指揮,遙領岳州防御使。其后,跟隨后周世宗征討南唐,前軍戰斗不力而退卻,唐軍乘機進攻,趙弘殷率領軍隊攔腰攻擊唐軍,把他們打敗。
后周顯德三年(956年),趙弘殷統率軍隊攻打揚州,與后周世宗在壽春會合。壽春賣餅店的餅既薄又小,后周世宗大怒,捉拿十幾個賣餅人將要處死他們,趙弘殷堅持進諫才獲得釋放。
后來,趙弘殷官至檢校司徒,封爵天水縣男,與其子趙匡胤分別執掌禁軍,在當時非常榮耀。
顯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六日,趙弘殷去世,追贈武清軍節度使、太尉。建隆元年(960年),趙匡胤稱帝,建立宋朝,追謚父親趙弘殷為武昭皇帝,廟號宣祖,其墓稱為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