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秉忠
本 名:趙秉忠
字 號:季卿
所處時代:明
出生地:青州府益都縣
參考資料:《明史·本紀第二十一·神宗二》《明史·列傳第一百三十三·黃尊素傳》《崇禎長編·卷三十九》
趙秉忠--明朝禮部尚書明萬歷二十六(1598)年趙秉忠25歲時高中狀元,官至禮部尚書,后因秉性剛直,被削職還鄉。趙秉忠狀元卷為歷史僅存的狀元卷,系國家一級文物。
萬歷26年趙秉忠一甲一等進士及第的殿試卷原文
殿試題目 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也,必有經理之實政,而后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后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趙秉忠狀元卷簡析
15歲補府學生,24歲中舉人,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 年)25歲參加殿試,一舉考取第一甲第一名,中了狀元。人們看到的狀元卷,是趙秉忠的第13代孫趙煥彬先生于1983年捐獻給國家的,屬國家一級文物。據史書記載,中國的科舉制度時間長達近1300年,有據可考的文武狀元770余人,但能讓后人目睹狀元答卷其風采的,唯有趙秉忠這一份。作為國家的重要機密,這份卷子是怎樣從宮廷傳到民間的?這恐怕是一個永遠的不解之謎。我很早就對這份卷子產生了興趣,但直到去年年末,才下決心,用了半月的時間將其翻譯成現代漢語(譯文見2004年12月10日、17日《濰坊學院報》),目的就是想看一看,這位力壓群芳的頭名狀元,他在答卷上到底寫了些什么內容。
崇拜明太祖
趙秉忠非常佩服明太祖(朱元璋),說他在政權草創初期就定謀略、建制度。天下大局奠定之后,又進一步立綱紀、陳法度,為后人留下了恢宏的治國章程。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套很嚴格的獎勵和懲罰政策。他對那些思想境界高、業績突出的官員都給予重獎,并作為榜樣號召國人學習;而對那些榨取民脂民膏的貪官污吏,都嚴加懲處,以引起眾多官吏的警惕。朱元璋還非常痛恨那種搞虛假欺騙、專門作口頭文章的人,說這種人不可能統領萬民萬物、仰承天地所賦于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