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祜祿·圖爾格
本 名:鈕祜祿·圖爾格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主要成就:從征大凌河,掠松錦,招降察哈爾
旗 籍:滿洲鑲白旗
官 職:內大臣、鑲白旗固山額真
鈕祜祿·圖爾格--清朝開國功臣圖爾格年少時跟從努爾哈赤征伐,累積功績授封世職參將。娶和碩公主為妻。由于他久經沙場,年輕有為,皇太極繼位后,他更受到重用。皇太極在八旗的每個旗中設兩個大臣,以備調遣,也叫"十六大臣",圖爾格便是其中的一個,佐領鑲白旗,不久便遷為鑲白旗的固山額真(都統),列入八大臣。天聰元年(1627年),圖爾格隨皇太極伐明,攻打錦州和寧遠,這就是后金與明朝之間著名的"寧錦大戰。"這年三月,明軍開始修固錦州、大凌河、小凌河等城,并在這些城的周圍實行屯田,以便固守。皇太極分析了明修固諸城的目的有二:一是阻擋后金繼續西進,二是作為恢復舊疆的前哨陣地。他認為,明朝的這一做法必然直接威脅后金的生存,影響后金的發展。他當機立斷,于五月六日率兵出征,力圖搶在這些城堡未完工之前一舉攻克。五月十一日,皇太極在錦州城下集結了五、六萬兵力開始攻城。后金攻城猛烈,明軍頑強抵抗,持續攻擊十四日,城仍未破,后金卻傷亡慘重。無奈,二十七日,皇太極率部轉攻寧遠。寧遠城更是壁壘森嚴,加上明軍用西洋巨炮、火炮、火彈與矢石抵御,后金兵更是傷亡慘重。明軍憑城固守以逸待勞,使皇太極一籌莫展,無功而退。路經大凌河和小凌河時,皇太極為了出口胸中的悶氣,將明軍用兩個月修筑的城墻和防御工事全部拆毀。此次,后金兵雖出師不利,但將士個個用命,使明軍也受到重創。圖爾格身在其中,陣陣沖鋒在前。
己巳之役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追念其父額亦都的功績,讓圖爾格襲一等總兵官世職。寧錦之戰后,皇太極對明采取了避實就虛的戰略方針,即避開明軍山海關、錦州的堅固防守,揮師深入內地,攻其無備之城邑,削弱明朝的實力。在這一方針指導下,皇太極于天聰三年(1629年)十月,發動了首次入關伐明的戰役,目標直指北京,史稱“己巳之役”。鑒于明軍寧錦防線的堅固阻擋,皇太極率部繞道蒙古科爾沁,然后自北向南,直奔北京。先后攻遵化,逼北京,略通州,占永平、灤州、遷安。此役,后金獲得很大勝利。天聰四年三月,在皇太極覺得目的已達到,心滿意足的時候,便由冷·口關返回沈陽,臨走之前,皇太極對已攻下的四個城的防守作了布置。由貝勒阿巴泰、濟爾哈朗、薩哈廉以及索尼、寧完我、喀木圖率正白、鑲紅、正藍三旗將士鎮守永平府;鮑承先、白格率鑲黃、鑲藍二旗將士鎮守遷安;圖爾格、納穆泰以及庫爾纏、高鴻中率正黃、正紅、鑲白三旗將士守灤州;察哈喇、范文程率蒙古八旗將士鎮守遵化。不久,皇太極又派大貝勒阿敏、貝勒碩托率兵五千,與阿巴泰等換防。分別駐守永平、灤州、遷安、遵化,圖爾格等仍駐守灤州。崇禎帝朱由檢命孫承宗為指揮,明山西總兵馬世龍、錦州總兵祖大壽、山東總兵楊紹基為大將,祖大樂、祖可法、張打圖爾格等駐守的灤州。圖爾格與納穆泰、湯古岱分頭固守,打退了明軍多次進攻,有時還派出精兵出城殺敵,把明軍驅至塹壕之外。在明軍的輪番進攻下,納穆泰漸覺不支,圖爾格便派副將阿玉什前往援助。明軍用火攻,眼看火已燒到城樓,只見一明兵手執大旗,乘云梯爬上城樓,阿玉什正好趕到,揮刀斬殺了拿大旗的明兵。大旗一倒,明兵即亂,紛紛敗下城去。此時,阿敏聽說灤州被圍,沒有親自率大軍救援,只派了巴都禮率百人增援,結果,半路被明兵所殲。明兵開始用紅夷炮攻城。城墻倒塌,城樓焚毀。圖爾格估計自己的力量已不能御敵,便連夜突出重圍,放棄灤州奔永平。正趕上天下大雨,部隊驚慌撤退,秩序大亂,到處遭到明兵的截擊,陣亡達400余人。阿敏見此情形大驚失色,決定放棄永平。圖爾格勸阿敏說:“守灤州,我們堅持了四天,現在我們齊心協力,定能守住永平。”阿敏心中畏懼,不聽圖爾格的勸阻,下令屠城,并命圖爾格掩護,自己率部急忙出冷口,返回沈陽。大軍返回沈陽之后,皇太極命集合諸將議丟失永平之罪應歸于誰。皇太極責問圖爾格和納穆泰等,大家無言以對,湯古岱則叩首引罪請死。皇太極指責諸將說:“你們不能把部隊全部帶回來,讓他們被敵人所殺,你們歸來,我即使把你們殺了,對我又有什么益處呢?你們既然能把俘虜人畜帶回來,為什么不把我的士兵也一起帶回來呢?他們有什么罪過,居然忍心讓他們去死呢?”皇太極對作戰不利的諸將做了程度不同的處分,結果,圖爾格以不能力諫阿敏,被削去世職,并解都統任。
大破明軍天聰五年(1629年),后金初設六部,圖爾格被重新啟用,任吏部承政,負責官吏的詮選。八月,皇太極親自率部伐明,攻大凌河。命圖爾格隨正白旗固山額真喀克篤禮圍城東以北。城中的明軍突然沖出城來,攻清軍的南炮臺,圖爾格來不及騎馬,徒步殺退了明軍。十月,攻錦州,皇太極令圖爾格率護軍駐錦州松山之間。夜間當明兵從錦州赴松山時,圖爾格從中途截殺,斬20余級,明軍大敗,紛紛投降。之后,圖爾格率軍掠奪松山,大凌河也隨之被攻下。天聰八年(1634年)五月,太宗再次親率大軍伐明,此次是遠攻大同。太宗命貝勒濟爾哈朗留守京師,派圖爾格率師屯駐張古臺河口,以防明軍自沿海來攻。不久,又派他與梅勒額真(副都統)勞薩率師出邊,渡遼河,沿張古臺河駐軍,護衛蒙古諸部。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死后,其子額哲年少不能控制部眾,諸宰桑均來降金。天聰九年(1635年),皇太極命多爾袞為帥,納穆泰為右將,圖爾格為左將,往招察哈爾。大軍開到,額哲無奈,投降了后金。緊接著,圖爾格又奉命出師山西。他率部由平魯衛入山西,先搗毀寧武關,踐踏太州,然后乘勝趕至忻口。剛到忻口就中了明軍的埋伏,他打敗伏兵之后,迫敗兵北至崞縣,把這股明軍全部殲滅。當他率部返回平魯衛時,明軍又在途中攔截他。圖爾格身先士卒,殺入敵陣,親斬明軍百余人,明軍敗入城,再也不敢出來。圖爾格估計明援兵將至,便設伏以待,他和納穆泰帶干人留在后面。明將祖大壽等率3000余人來援,圖爾格掉過頭來,與明軍步戰,全力沖殺敵之中堅,此時伏兵即起,前后夾擊明軍,明軍大敗而逃。之后,圖爾格逐漸帶領所部撤回塞外。山西一戰,圖爾格立了大功。因此,皇太極于天聰十年(1636年)授予他一等梅勒章京,世襲。崇德元年(1636年),再次授予他鑲白旗固山額真職。是年,圖爾格隨武英郡王阿濟格再次伐明。他率所部自坤都入邊,與阿濟格會師于延慶,然后不斷深入明地,先后攻克昌平、雄縣等城,每次都是他第一個登上城樓。直隸一戰,圖爾格再立大功。崇德二年(1637年),家里出了一件對他影響很大的事。他的女兒嫁給貝勒尼堪為妻,因膝下無兒無女,詐稱一仆女為自己所生,事情敗露之后,圖爾格受到牽連,被論為死罪。太宗念他征戰有功,免去死罪,削其固山額真之職。八月,復命他攝固山額真。
松錦大戰崇德四年(1639年),圖爾格奉命隨多爾袞伐明,這已是他第七次參加伐明了。在戰斗中,他打敗了太監馮永盛和總兵侯世祿軍,再與固山額真拜音圖打敗了董家口的明軍,搗毀了邊墻,奪取青山關,攻下四城。崇德五年(1640年),又隨多爾袞攻錦州。他們割取明軍的莊稼,連續擊敗明軍數次。又同固山額真葉克書領兵300,埋伏在烏忻河口,等到城里兵士到城外放牧時,把牲畜全部搶了過來。當他們趕著牲畜往回走時,明軍出城追殺而來,葉克書馬中箭,跌下馬來,眼看明軍將要趕到,圖爾格射殺敵人,從一側把葉克書救上馬來。然后他奮力拼殺。明兵被他殺退六次,又攻上來六次,圖爾格身受重創20余處,仍然在后面掩護,與明軍力戰,最后終于把所俘護送回來。戰后敘功,圖爾格進三等昂邦章京,世襲。不久,皇太極又授予他內大臣職。崇德六年(1641年),洪承疇率13萬大軍援錦州。皇太極又親率大軍伐明,把洪承疇圍在了松山。這次圖爾格是第八次隨主伐明。明總兵曹變蛟夜襲太宗營帳。明兵來得突然,守營將士皆未趕到,圖爾格發現敵人后首先放箭,一連射死二人,然后指揮軍隊集中在一起放箭,曹變蛟中箭,率部大敗而去。第二天,他與諸貝勒一起在塔山一帶攔截明敗兵,并奪取了明軍在筆架山儲備的糧食12堆。然后又隨豫親王多鐸在高橋設伏,大敗吳三桂和王樸,殺死明軍無計其數。史稱“松錦大戰”。
長驅直入崇德七年(1642年),圖爾格奉命隨饒余貝勒阿巴泰再次伐明,這次目標是山東。左翼出界嶺口,右翼破石門、雁門二關,長驅直入,繞過明都北京,自畿南入山東,往南一直打到兗州。攻克3個府,13個道,67個縣,俘獲了明魯王以及樂陵、陽信、東原、安丘、滋陽五郡王,還有各王府宗室官屬幾千人。與敵人交戰39次,戰戰皆勝,俘虜36.9萬人,掠得牲畜55萬余頭,黃金1.2萬兩、白金220萬兩。崇德八年(1643年)六月。他率師凱旋,皇太極賜與他白金15000兩。順治帝即位后,論功行賞,進封圖爾格為三等公。順治二年(1645年)二月,圖爾格病逝。順治九年(1653年),朝廷賜圖爾格謚號為忠義。配享太廟,立碑墓道。雍正九年(1731年),進加圖爾格為三等果毅公,賜爵位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