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夜關門
大夜關門
(《貴州草藥》)
【異名】關門草、羊蹄風、豬腰藤。
【來源】為豆科植物多脈葉羊蹄甲的葉.
【植物形態】多脈葉羊蹄甲
藤本;卷須1或2枚。葉革質,近圓形,長7~10厘米,寬8~12厘米,先端2淺裂,裂至葉片的1/7~1/5,頂端圓形,基部心形,葉脈9~11條,下面沿脈處被紅棕色硬毛;葉柄長2.5~4厘米。傘房花序長8~14厘米,頂生;小花梗及總花梗均有紅棕色柔毛;苞片2枚,線形,被紅棕色柔毛;萼管狀,無毛,長2~2.5厘米;花瓣匙形或近圓形,白色帶紅色;能育雄蕊3,不育雄蕊7;子房有短子房柄;柱頭頭狀。莢果扁,長達22厘米,闊4.2~5厘米,有細的網脈,無毛,有種子30多個。花期7月。果期9月。
生于路旁。分布云南、貴州等地。
本植物的根(大夜關門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性溫,味辛甘酸微苦。
【功用主治】補腎氣,提神。治脫肛及子宮脫垂。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外用:研末調敷。
本站信息來源于網絡整理而成,信息的準確性不足,如有身體不適,請醫院就診!
隨便看看
中藥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