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拾葚供親
元代:郭居敬
原文: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葚,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辟\憫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與之。
詩贊:黑葚奉萱闈,啼饑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譯文:西漢末年汝南(今屬河南)人蔡順,很小就喪父成了孤兒,對待母親非常孝敬。當時正遭遇王莽篡漢之亂,年景也是荒年,糧食不夠吃,只得拾桑葚果(充饑),并用不同的器皿盛著。(一天)赤眉軍(漢末義軍,統治者污為賊)撞見他后就問道他(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器皿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紅色未熟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背嗝架娡樗男⑿?,送給他白米兩斗、牛腿一只讓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詩贊:黑葚奉萱闈,啼饑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譯文:西漢末年汝南(今屬河南)人蔡順,很小就喪父成了孤兒,對待母親非常孝敬。當時正遭遇王莽篡漢之亂,年景也是荒年,糧食不夠吃,只得拾桑葚果(充饑),并用不同的器皿盛著。(一天)赤眉軍(漢末義軍,統治者污為賊)撞見他后就問道他(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器皿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紅色未熟的桑葚留給自己吃?!背嗝架娡樗男⑿?,送給他白米兩斗、牛腿一只讓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郭居敬
郭居敬(?-1354),字儀祖,元尤溪縣廣平村(今大田縣廣平鎮)人,中華孝典《二十四孝》編撰者,著有《百香詩》。
郭居敬,尤溪八都小村人,篤學好吟詠,詩文不尚富麗。性篤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既沒,哀有過而與禮稱。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孝行之概,序而為詩,用訓童蒙。時虞集歐、陽玄諸名公,欲薦于朝,敬力辭不就。因喻子弟曰:“昔周公有戎狄之膺,孔子嚴夷夏之防。吾既不能挽江河以洗腥膻,奈何受其富貴哉?”終身隱居小村,以處士稱。其所居號秀才灣焉。
郭居敬的貢獻是將中國流傳深遠的虞舜以下至宋代孝子孝行的故事進行增刪,配以圖畫和五言絕句,編成《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簡稱《二十四孝》,書中故事通俗易懂、情節感人,詩句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十分適合兒童和普通百姓閱讀。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刊行后,得到廣泛流傳,成了元明清以來兒童的啟蒙教材、一本廣受歡迎的宣揚中華文化精神核心的經典,而且傳播到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國家,成為其國民“孝”行教育的教材。郭居敬是一位影響世界文化的歷史名人。
作為一部數百年來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重要書籍的撰輯者,郭居敬值得后人好好研究。但令人遺憾的是,對于祖先的事跡和信息,如今的郭姓后人知之甚少,生活痕跡更是難以尋覓;史籍對郭居敬的生平事跡記載也僅寥寥幾筆。近年來,尤溪縣大力整理、挖掘以朱熹、郭居敬為代表的孝文化,孝文化成為尤溪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中使用最廣泛的文化元素之一,2012年還出版了《全相二十四孝詩》《孝文化郵冊》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