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為母埋兒
元代:郭居敬
原文: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詩贊: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譯文:漢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郭巨,家境非常貧困。他有一個三歲的男孩,母親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孫子吃。郭巨對妻子說:“家里窘困不能很好地供養母親,孩子又分享母親的食物。不如埋掉兒子吧?兒子可以再生,母親如果沒有了是不能復有的。”妻子不敢違拒他,郭巨于是挖坑,當挖到地下三尺多時,忽然看見一小壇黃金,壇子上寫著字:“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當官的不得巧取,老百姓不許侵奪。”
詩贊: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譯文:漢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郭巨,家境非常貧困。他有一個三歲的男孩,母親經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孫子吃。郭巨對妻子說:“家里窘困不能很好地供養母親,孩子又分享母親的食物。不如埋掉兒子吧?兒子可以再生,母親如果沒有了是不能復有的。”妻子不敢違拒他,郭巨于是挖坑,當挖到地下三尺多時,忽然看見一小壇黃金,壇子上寫著字:“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當官的不得巧取,老百姓不許侵奪。”
郭居敬
郭居敬(?-1354),字儀祖,元尤溪縣廣平村(今大田縣廣平鎮)人,中華孝典《二十四孝》編撰者,著有《百香詩》。
郭居敬,尤溪八都小村人,篤學好吟詠,詩文不尚富麗。性篤孝,事親左右,承順得其歡心。既沒,哀有過而與禮稱。嘗摭虞舜而下二十四孝行之概,序而為詩,用訓童蒙。時虞集歐、陽玄諸名公,欲薦于朝,敬力辭不就。因喻子弟曰:“昔周公有戎狄之膺,孔子嚴夷夏之防。吾既不能挽江河以洗腥膻,奈何受其富貴哉?”終身隱居小村,以處士稱。其所居號秀才灣焉。
郭居敬的貢獻是將中國流傳深遠的虞舜以下至宋代孝子孝行的故事進行增刪,配以圖畫和五言絕句,編成《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簡稱《二十四孝》,書中故事通俗易懂、情節感人,詩句朗朗上口、便于記憶,十分適合兒童和普通百姓閱讀。
《全相二十四孝詩選》刊行后,得到廣泛流傳,成了元明清以來兒童的啟蒙教材、一本廣受歡迎的宣揚中華文化精神核心的經典,而且傳播到日本、朝鮮、韓國、新加坡、越南等周邊國家,成為其國民“孝”行教育的教材。郭居敬是一位影響世界文化的歷史名人。
作為一部數百年來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的重要書籍的撰輯者,郭居敬值得后人好好研究。但令人遺憾的是,對于祖先的事跡和信息,如今的郭姓后人知之甚少,生活痕跡更是難以尋覓;史籍對郭居敬的生平事跡記載也僅寥寥幾筆。近年來,尤溪縣大力整理、挖掘以朱熹、郭居敬為代表的孝文化,孝文化成為尤溪弘揚傳統優秀文化中使用最廣泛的文化元素之一,2012年還出版了《全相二十四孝詩》《孝文化郵冊》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