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鼞鹇陨侠脛倮氖址?/h3>
盡可能地為贏得勝利作好準備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是戰略默默無聞地作出的功績。在這方面戰略差不多得不到任何贊揚,只有利用了已經取得的勝利,戰略才顯得光彩和榮耀。
會戰可能有怎樣的特殊目的,它對整個軍事行動會發生什么樣的影響,在各種情況下怎樣取得勝利以及勝利的頂點在什么地方,所有這一切問題我們將在后文討論。但是,不進行追擊,任何勝利都不能取得巨大的效果;無論勝利的發展是如何地短促,它也總有個初步追擊的時間。在一切情況下都確實是這樣的。為了避免處處重復這一點,我們想簡短而概括地談一談勝負決定后必定隨之而來的這個任務。
對戰敗了的敵人的追擊,是從他放棄戰斗撤出陣地的時候開始的。至于在此之前雙方交替出現的一切前進和后退的運動,都不能算為追擊,而只是會戰進程本身。在對方放棄戰斗撤出陣地的瞬間,勝利雖然已經肯定了,但它的規模常常還很小,并且它的效果還不大。如果不在當天進行追擊以發展勝利,那么勝利就不會在許多方面提供更積極的利益。如前文所述,在多數情況下體現勝利的那些戰利品是通過這種追擊獲得的。首先我們就來談這種追擊。
會戰前夕的各種活動都是緊張的,因此,交戰雙方軍隊的體力通常在進入會戰以前就已經受到很大削弱。而體力在長時間的搏斗中消耗很大,軍隊可能會筋疲力竭。另外,勝利者在部隊分散和隊形混亂方面并不比失敗者好多少。因此,有必要進行整頓,召集失散的人員,給用光子彈的人補充彈藥。這一切會使勝利者自己也處于危機狀態,這是我們已經講過的。假如被擊敗的只是敵軍的一個從屬部分,它們可能被主力所收容,或者得到強大的增援,那么很顯然,勝利者就很容易有喪失勝利的危險。勝利者在這種情況下,考慮到這種危險,就會馬上停止追擊,至少給追擊規定一個限度。即使勝利者并不擔心失敗者會得到很多增援,可在上述危機狀態中,勝利者的追擊的沖力也會受到很大的限制。勝利者即使并不擔心勝利會被奪走,但仍然可能發生不利的戰斗,仍然可能減少既得的利益。另外,人們生理上的弱點和需要也必然對統帥的意志施加全部壓力。統帥指揮的成千上萬的人,都需要休息來恢復體力,都要求暫時避免危險和停止活動。只有少數人能看作是例外,只有他們還能看到和想到比眼前更遠的東西。只有他們還有發揮勇氣的余地,在完成了必要的任務之后,還能想到其他在別人看來已經是美化勝利的奢侈品。但是,成千上萬的人的呼聲在統帥周圍是會有人反映的,因為,人們的這種切身利益通過各級指揮官將會如實地傳到統帥那里。更何況統帥本身精神也很緊張,身體也很勞累,他的內心活動或多或少也會有所削弱。于是,由于人的這種常情,人們所做到的常常比能夠做到的要少得多,而且做到的也只是最高統帥的榮譽心。魄力和嚴酷所要求的。只有這樣才能說明:為什么有那么多統帥在以優勢兵力取得了勝利之后,在擴大這個勝利時卻遲疑不決。勝利后的初步追擊,我們認為一般只限于當天,或者最遲到當天夜間,因為在這個時間以后,因為自己需要休整,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停止追擊。
初步追擊就其程度來說可分為如下幾種。
第一種,用騎兵進行追擊。這種追擊主要是監視和威脅敵人,而不是真正緊逼敵人,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不大的地形障礙就常??梢苑恋K追擊者前進。騎兵雖然能攻擊精神受到震撼和力量受到削弱的部隊中的零星隊伍,然而對敵人整個軍隊進行追擊時,它一直只是輔助兵種,因為敵人可以用預備隊來掩護退卻,利用周圍不大的地形障礙就可以聯合各兵種進行有效的抵抗。在這里只有真正逃竄的完全潰解的軍隊才是例外。
第二種,各兵種組成的強有力的前衛進行的追擊。自然大部分騎兵要參加這種追擊。這種追擊能迫使敵人一直退到他后衛的?;蛘哒麄€軍隊的下一個陣地。一般情況下,失敗者不會立刻有利用這種陣地的機會,因此勝利者能繼續追擊,但多半不超過一小時的行程,或者至多不過二。三小時的行程,要不然,前衛就有得不到充分支援的顧慮。
第三種,也是最強有力的一種,勝利者傾其整個軍隊的力量繼續向前推進的追擊。這種情況下,即使失敗者可以利用地形所提供的陣地,但只要發覺到追擊者準備進攻或迂回,就會放棄大部分陣地,至于他的后衛,就更加不敢進行頑強的抵抗了。
在所有這三種情況下,即使整個追擊還未結束,假如黑夜到來,通常也會停止追擊。至于在少數情況下徹夜持續追擊,就必須看作是極其猛烈的追擊。
假如人們想到,夜間戰斗時一切都多多少少要依靠偶然性,而且在會戰臨近尾聲時,各部分之間的正常聯系和會戰的正常步驟已受到嚴重破壞,那就不難理解,為何雙方統帥都害怕在夜間繼續戰斗。除非失敗者已經全部瓦解,或者勝利者的軍隊具有出眾的武德,能夠確有把握地取得成果,否則,在夜戰中幾乎一切都只好碰運氣,而這是任何人,即使最魯莽的統帥也不愿作的。所以,通常黑夜會令追擊停止,即使會戰是在天黑前不久才決定勝負的,也是如此。黑夜可以直接給失敗者一個集合部隊和喘息的機會,或者,如果他想在夜間繼續退卻,黑暗能幫助他擺脫敵人。黑夜一過,失敗者的處境會明顯地好轉。大部分潰散的士兵重新歸隊,彈藥得到補充,整個部隊會重新恢復秩序。在這種情況下,假如他還要繼續同勝利者作戰,那么這個戰斗就是一個新的戰斗,而并非上次戰斗的延續。即使在這一次戰斗中失敗者沒有取得絕對良好的結局,也依然是一次新的戰斗,而不是勝利者了結上次戰斗的殘局。
因此,在勝利者能夠徹夜繼續追擊的情況下,即使只用各兵種組成的強有力的前衛進行追擊,也能明顯地擴大勝利的效果?;F盧會戰和勒登會戰就是例證。
這種追擊的全部活動,基本上是戰術活動,我們之所以會談到它,只是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通過追擊所獲得的勝利的效果是不同于別的效果的。
在初步追擊中將敵人追到他的下一個陣地,這是每個勝利者的權利,它是不受今后情況和計劃的限制的。這些計劃和情況雖然也許大大減小勝利者主力獲得的勝利的積極成果,但是卻不會妨礙利用勝利進行這種初步追擊。即使我們能設想有這樣的情況,但這種情況至少是極為少見的,以致理論可以不去考慮它們。在這里,我們必須承認,現代戰爭為人的魄力開辟了一個嶄新的活動領域。在過去那些規模小的。局限性很大的戰爭中,如同其他很多活動一樣追擊,受到一種不必要的。習慣上的限制。在當時的統帥看來,勝利的概念。勝利的榮譽,是非常重要的,以致他們在勝利時很少想到真正消滅敵人軍隊的問題。在他們看來,消滅敵人軍隊從來就不是主要的手段,不過是戰爭的很多手段中的一個手段而已,更談不到是唯一的手段了。一旦敵人把劍垂下,他們便樂于把自己的劍插進鞘中。在他們看來,勝負一旦分曉,戰斗就可以停止,這是最自然的事情了;繼續流血就是無謂的殘忍。這種錯誤的理論雖然不是人們作出全部決定的唯一依據,然而它卻能產生容易被人們接受并占主導地位的這樣一個觀點,那就是力量都已耗光,軍隊已不可能繼續進行戰斗。假如一個統帥只有一支軍隊,而且估計這支軍隊不久將會遇到無力完成任務的情況(這種情況在進攻中每前進一步都是經常會遇到的),那么他自然要十分珍惜這個奪取勝利的工具。然而,很明顯,這種估計是錯誤的,因為追擊時自己兵力遭受的損失比對方的損失要小得多。這種看法之所以一再產生,是因為人們沒有把消滅敵人軍隊看作是主要的。所以,我們看到,在過去的戰爭中,只有象查理十二。馬爾波羅。歐根。腓特烈大帝這樣真正的英雄人物,才在勝負決定以后立刻進行有力的追擊,而其他統帥大多是占領了戰場之后就滿足了。到了現代,由于導致戰爭的情況更為復雜,作戰更為激烈,才打破了這種因循守舊的限制。于是,追擊成了勝利者的主要事情,戰利品的數量因此大大增加。假如在現代會戰中還能看到不進行追擊的情況,那只是例外,常常是由一些特殊原因造成的。
例如在包岑會戰和格爾申會戰中,聯軍是由于騎兵占有優勢才避免了徹底失敗。在格羅斯貝倫和登納維次會戰中,是由于瑞典王儲不愿意而沒有追擊。而在郎城會戰中,是因為年老的布留赫爾身體有恙,才沒有進行追擊。
博羅迪諾會戰也是屬于這方面的例子,關于這個例子,我們還要多談幾句,因為我們并不認為單單責備一下拿破侖就能完事,同時我們還認為這種情況以及許多類似的情況(即在會戰結束時統帥被總的形勢所束縛的情況)是極為少見的。有些法國軍事著作家和拿破侖的崇拜者(例如沃東庫爾。尚布雷。塞居爾)嚴厲地責備拿破侖,責備他沒有把俄軍全部逐出戰場,沒有用他最后的兵力粉碎俄軍,要不然就能夠使俄軍失利的會戰變成徹底的失敗。在這里詳盡地說明雙方軍隊當時的情況將會離題太遠,可有一點是很清楚的,當拿破侖渡過涅曼河時,他統率的準備參加博羅迪諾會戰的軍隊共有三十萬人,而到博羅迪諾進行會戰時,卻僅剩下十二萬人了。他可能擔慮這些兵力不夠向莫斯科進軍,而看來莫斯科是決定一切問題的焦點。在取得這次勝利后,因為看起來俄國人決不可能在八天內發起第二次會戰。他確信可以占領這個首都,拿破侖是希望在莫斯科締結和約的。假如能把俄軍打垮,締結和約的把握當然更大,但無論如何到達莫斯科是重要的,因為如果率領一支兵力雄厚的軍隊到達莫斯科,就能依靠這支軍隊控制首都,從而進一步控制整個俄國及其政府。后來的事實表明,他帶到莫斯科的兵力不足以完成這個任務。但是,假如在博羅迪諾為了打垮俄軍而把自己的軍隊全部消耗干凈,那就更不可能做到這一點了。拿破侖深深感覺到了這一點。在我們看來,他做得很正確。因此這種情況不能算作是統帥由于總的形勢而不能在勝利后進行初步追擊的例子。這里涉及的不純粹是追擊的問題。當天下午四時,勝負已經決定,但是俄軍仍保有絕大部分戰場,并且不打算放棄它。他們準備在拿破侖重新發起攻擊時進行頑強的抵抗,雖然這種抵抗肯定會遭到徹底失敗,但也會迫使對方付出很大的代價。因此,我們只能把博羅迪諾會戰列入包岑會戰一類沒有進行到底的會戰。但包岑會戰中的失敗者愿意早點離開戰場,而博羅迪諾會戰的勝利者卻僅只滿足于半個勝利,這不是因為他懷疑勝利是否已定,而是因為他的兵力不夠獲取全勝。
假如我們回到正題上來,那么,從我們的考察中,可以對初步追擊得出如下的結論:勝利的大小主要取決于追擊時的猛烈程度;追擊是取得勝利的第二個步驟,在很多情況下甚至比第一個步驟更為重要;戰略為了與戰術接近,以便利用戰術上取得的完整的成果,這就要求戰術獲得全勝。
然而,初步追擊只是發揮勝利的潛力的第一步,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勝利的效果才只表現在這種初步追擊上。我們曾經說過,勝利的潛力的作用是別的條件決定的。在這里我們不準備談這些條件,可我們不妨談談追擊的一般情況,以免在可能涉及到它的場合再次重復。
就程度來說繼續追擊又可分為三種:單純追蹤。真正緊逼和以截斷敵人退路為目的的平行追擊。
單純追蹤可以使敵人繼續退卻,一直退到他認為可以再度發動一次戰斗的地點為止。所以,單純的追蹤能夠充分發揮已得的優勢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得到失敗者所不能帶走的一切,如傷病員。疲憊不堪的士兵。各種車輛和行李等???,這種單純追蹤不能象下面兩種追擊那樣使敵方軍隊進一步崩潰。
假如我們而是要索取更多的東西,不滿足于把敵人追到原來的營地和占領敵人放棄的地區,也就是說,每當敵人的后衛要占領陣地時我們就用做好攻擊準備的前衛向他發起攻擊,那么就可以促使敵人加速運動,促使敵人瓦解——。敵人的瓦解主要是因為敵人在退卻中不休止地逃竄所引起的。對士兵來說,在強行軍后正想休息的時候又聽到敵人的炮聲,這是最苦惱的事。如果在一段時間內天天遇到這種情況,就可能引起驚慌失措。失敗者在這種情況下,常常就不能不承認,對方的意志是無法抗拒的,自己已無力抵抗。假如意識到這一點,軍隊的精神力量就一定會受到極大的削弱。如果能迫使失敗者在夜間行軍,那么,緊逼追擊就會取得極大的效果。因為,失敗者在傍晚被勝利者逼迫離開選定的營地(不管這個營地是整個軍隊本身用的還是后衛用的),就只好進行夜行軍,起碼在夜間繼續后撤另找宿營地,這兩種結果是差不多的。然而勝利者卻可以安然度過黑夜。
在緊逼追擊的情況下,行軍的部署和營地的選擇還取決于許多其他條件,尤其是給養。大的地形障礙。大城市等條件,所以,只有可笑的書呆子才會利用幾何學的方法來說明:追擊者總是可以擺布退卻者,迫使他在夜間行軍,而自己在夜間卻可以休息。盡管這樣,在部署追擊時,采用緊逼追擊的方法仍然是合適的和正確的,而且能大大提高追擊的效果。如果說在實際上人們很少采取這種追擊方法,對于追擊的軍隊來說這是因為,在確定宿營地和支配一天的時間方面這樣的追擊比正常情況下的行軍要困難得多。早晨早一點出發,中午到達宿營地,剩下的時間籌劃糧秣,夜間休息,這種正常的方法比根據敵人的運動來準確確定自己運動的方法要輕易得多。因為在后一種情況下,總是在極短的時間里作出關于運動的各項決定,有時則要在清晨出發,有時要在傍晚出發,一天之中總有很多小時同敵人接觸,進行零星的戰斗,進行炮戰,部署迂回,簡單地說,要采取各種必需的戰術措施。對追擊的軍隊來說,這自然是相當沉重的負擔,而在負擔本來就夠多的戰爭中,人們總想擺脫那些看來并非絕對必要的負擔。上述考察是正確的,它適用于整個軍隊,通常也適用于強大的前衛。因此,第二種追擊,即緊逼退卻者的追擊,是很少見的。甚至在1812年拿破侖對俄國作戰的戰局中也很少使用這種方法。很顯然,這是因為在這次戰局中還沒有達到目的以前,巨大的艱難困苦就已經使他的軍隊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但,在其他的戰局中,法國人在緊逼追擊方面卻出色發揮了他們的毅力。
最后,第三種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種追擊方法,就即向失敗者退卻的目的地進行平行追擊。
當然,任何失敗的軍隊退卻時在自己前面或附近或遠處的地方,總有一個他首先渴望達到的目的地。這個目的地可能是:不預先占領它繼續退卻就會受到威脅的地方,如隘路;或者搶先到達那里具有重要意義的地方,如重鎮。倉庫等;或者到達那里就可以獲得重新抵抗能力的地方,如堅固的陣地。與友軍的會合點等。
假如勝利者沿著同失敗者平行的道路向這一地點追擊,那么,十分明顯,失敗者就不得不急劇地加速退卻,因而最后可能變成逃竄。失敗者在這種情形下只有三種對付的辦法。第一種辦法是,通過出其不意的攻擊,截擊敵人,獲得成果。但,從失敗者的處境來看,獲得這種成果的可能性通常是不大的。很明顯,只有具有果敢精神的敢作敢為的統帥和雖已戰敗但尚未徹底失敗的優秀的軍隊,才能獲得成功。因而,失敗者只有在極少的情況下才會采用這種辦法。
第二種辦法是加速退卻。但這剛好是勝利者所希望的;而且這種退卻很容易使部隊過度勞累,使大批人員掉隊,使各種車輛和火炮丟失加上損壞,因而造成莫大的損失。
第三種辦法是躲開敵人,繞過容易被對方截斷的地點,離開敵人盡量遠些,比較輕松地行軍,從而能夠避免一些匆忙退卻時的不利情況。這是三種辦法中的下策,它常常象一個無力償還債務的人又欠下一筆新債一樣,只會導致更為狼狽的局面。然而在有些情況下,這個方法還是有效的,甚至有時還是唯一可行的辦法,而且也有成功的先例。然而一般地說來,人們采取這種辦法事實上大多不是由于相信這種辦法可以比較有把握地達到目的,更多的是由于別的令人難以忍容的理由,即駭怕同敵人進行真正的戰斗。駭怕同敵人進行真正的戰斗的統帥真是可憐??!不論軍隊的精神力量受到多大的挫折,不管對自己同敵人遭遇時在精神力量方面將處于劣勢的擔心是多么正確,膽小怕事,回避與敵人戰斗,只能對自己更加不利。如果拿破侖在1813年回避哈瑙會戰而在曼海姆或科布倫次渡過萊茵河,那么,他甚而不能象在哈瑙會戰后那樣把三。四萬人帶過萊茵河了。這說明,利用防御的有利地形,失敗者能周密地準備和謹慎地進行一些小規模的戰斗。只有通過這些戰斗才能使軍隊的精神力量再振奮起來。
在這里,哪怕是最微小的成果也會產生令人難以置信的有利效果。然而,對大多數的指揮官來說,要想作這種嘗試必須克制自己的疑慮,而避開敵人,乍看起來卻似乎容易得多,因而人們往往愿意避開敵人。但,失敗者避開敵人恰好最能幫助勝利者達到目的,而使自己徹底失敗。但是,必須指出,我們這里是指整個軍隊而言,至于一支被截斷的部隊企圖通過一段彎路重新同其余部隊會合,那是另一回事。因為,后一種情況是不同的,并且獲得成功的例子也不少見。
這種奔向同一目標的競賽需要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追擊者要有一支部隊緊跟在退卻者的后面,收集一切被遺棄的東西,并且要使退卻者常常感到敵人就在后面。布留赫爾從滑鐵盧到巴黎追擊法軍的一段行軍中,別的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唯有這一點沒有做到。
當然這樣的追擊也同時會使追擊者本身受到削弱。假如失敗的敵軍可能被另一支強大的軍隊所收容,或者率領它的是一位優秀的統帥,而追擊者自己尚未充分作好消滅敵人的準備,那么,是不宜使用這種方法追擊的。但如果情況容許的話,這種手段卻能象一部大機器那樣發揮作用。在這樣的追擊下,失敗的軍隊的損失會隨著傷員和掉隊的士兵的增多而增加,士兵會時時擔心被消滅而士氣低落,以致差不多不能再進行真正的抵抗。有成千上萬的人每天都會不戰而成追兵的俘虜。勝利者在這種十分幸運的時刻,用不著害怕分散兵力,能夠盡量把他的軍隊都投入這個旋渦,截擊敵人單個的部隊,攻占敵人未及防守的要塞,占領大城市等等。在出現新情況之前,他能為所欲為,他越是敢作敢為,新的情況就會出現得越遲。
通過巨大的勝利和出色的追擊而取得輝煌戰果的例子在拿破侖的戰爭中,是較多的。我們只需回憶一下耶納會戰。勒根斯堡會戰。來比錫會戰和滑鐵盧會戰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