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戰區,軍團和戰局
要對這三個表示戰爭中的空間。數量和時間的不同事物下一個無比精確的定義,實際上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必須努力讓這些在大多數場合慣用的術語相比比較明確一些,以免有時引起完全錯誤的理解。
一戰區
所謂戰區,確實是指四面都有掩護因而具有一定獨立性的全部戰爭空間的一部分。這種掩護,可以是周圍有要塞或大的地形障礙,也可以是這個部分和戰爭空間的其余部分之間有較大的距離。這樣一個部分不單單是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它本身就是一個小的整體,因而別的部分發生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對這一部分不致發生直接的影響,而只發生間接的影響。如果人們試圖要在這里找到一個明確的標志,那么,這個標志只能是:在這一部分空間里軍隊在前進,而在另一部分空間里軍隊卻可能在后退;在這部分空間里軍隊在防御,而在另一部分空間里軍隊卻可能在進攻。可是,并非到處都可以運用這種嚴格的區分的,在這里我們只是指出問題的實質而已。
二軍團
借助戰區這個概念,我們就非常容易說明什么是軍團了:這里所謂的軍團,就是指同一戰區內所有的軍隊。很明顯,這還沒有說明軍團這個慣用術語的全部涵義。1815年,布留赫爾和威靈頓雖然在同一戰區,可是他們統率的卻是兩個軍團。因此,司令官是軍團這個概念的另一個標志。并且這個標志同上述標志的關系很密切,因為在安排恰當的情況下,一個戰區內只應該有一個司令官,而且一個獨立戰區的司令官決不能沒有相當程度的獨立性。
僅僅軍隊的絕對數量并不象乍看起來那樣能夠決定軍團這個名稱。有時,幾個軍團在同一個戰區內和在同一個司令官指揮下行動,它們之所以還保持軍團這個名稱,并不是因為它們兵力大,而是因為它們完全保留了以前的名稱(如1813年的西里西亞軍團,北方軍團等)。此外,用在一個戰區內的大量軍隊,只應分成幾個軍,決不能分為幾個軍團,不然,至少是不符合軍團這個看來是切合實際的通常使用術語的涵義的。另一方面,假如把每一個在遙遠地區單獨活動的分遣部隊都叫做軍團,固然是書呆子式的作法,但我們不得不注意到,當人們把法國革命戰爭時期萬第人的這些軍隊稱作軍團時,卻沒有任何人感到奇怪,雖然這部分軍隊的人數并不特別多。
因此,軍團和戰區這兩個概念,一般是互有聯系,相互補充的。
三戰局
人們通常把一年中所有戰區內發生的軍事活動叫做戰局,但是更加普遍和更確切的說法是指一個戰區內發生的軍事活動。如果簡單地拿一年作為界限來確定這個概念,那就更不妥當了,因為戰爭已不再可能由固定的和在較長時間內的冬營而自然地分成若干個以一年為限的戰局了。每當比較重大的軍事行動的直接影響已經消失和新的沖突正在醞釀,一個戰區內的軍事活動就自然地分成為較大的階段。因此,必須考慮這些自然形成的階段,以便將屬于某一年(戰局)的全部軍事活動都劃歸這個年度。任何人都不會覺得1812年戰局是在默麥爾河畔結束的,這是由于1813年1月1日俄。法兩軍還在那里,也不會把法軍在這以后直到渡過易北河的退卻劃歸1813年戰局,因為這個退卻顯然是從莫斯科開始的所有退卻的一部分。
這幾個概念即使確定得還不十分精確,也不致于帶來什么害處,因為它們不象哲學定義那樣,可以作為其他定義的某種依據。我們之所以確定這些概念,只是為了讓我們的用語更加清楚和明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