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Ρ容^
在第三篇第八章中,我們已說明了數量上的優勢在戰斗中究竟具有多大的價值,從而也說明了一般的優勢在戰略上具有多大的價值,由此人們已經能看出兵力對比的重要性了。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在這里還必須再進行這方面的研究。
假如我們不抱偏見地研究現代戰史,那就必須承認,數量上的優勢越來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決定性的戰斗中盡可能多地集中所有兵力這個原則,在目前必須提到比過去更高的地位。
軍隊的勇氣和士氣在過去各個時期都曾讓軍隊的物質力量成倍地增強,今后仍會這樣。但是,在歷史上也有一個時期,軍隊在組織以及裝備上的巨大優勢造成了精神上顯著的優勢。在另一時期,軍隊機動性方面的巨大優勢造成了精神上顯著的優勢。有時,新的戰術體系造成了精神上顯著的優勢。某些時候,軍事藝術又盡力主張根據概括一切的大原則巧妙地利用地形,有的統帥在這方面還經常能夠從對方得到很大的好處,但是這種作法現在已經過時,不得不讓位給自然但又簡單的作戰方法了。假如我們毫無偏見地考察最近幾次戰爭的經驗,那就必須承認,不管是在整個戰局中還是在決定性的戰斗中,尤其是在主力會戰中,這些現象業已很少見了,關于這一點可以參閱前一篇的第二章。
在今天,各國軍隊在武器。裝備和訓練方面都很接近,以致于最好的軍隊和最差的軍隊在這方面已經沒有很顯著的差別了。當然,科學水平也許還有顯著的差別,但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差別只表現為一些國家先發明和運用軍事上比較好的成就,而另一些國家模仿它們并很快地趕上它們。甚至如軍長和師長這樣一級的指揮官,在軍事活動中也都抱著彼此大致一樣的見解和采用大都相同的方法,以致除了最高統帥的才能以外(統帥的才能很難說跟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軍隊的教育程度有什么固定的關系,它的產生完全是偶然的),只有軍隊的戰爭鍛煉還能夠造成顯著的優勢。所以,交戰雙方在上述各方面越是處于均勢,兵力的對比就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現代會戰的特點就是由上述均勢造成的。讓我們用比較公正的態度看一看博羅迪諾會戰史吧!在這次會戰中,是世界上一流的法國軍隊同組織裝備以及部隊的訓練等方面都遠遠落后的俄國軍隊進行較量。在整個會戰中沒表現出任何顯得高超的技巧和智謀。這是雙方力量的一次單純的較量,由于雙方力量差不多相等,結果,優勢只能象天平一樣漸漸傾向指揮官毅力較大和軍隊戰爭鍛煉較多的一方。我們之所以舉這次會戰為例,是因為在這次會戰中雙方兵力處于均勢狀態,而在其余會戰中很少還會存有這種情況。
我們不是說所有的會戰都是如此,但是,大多數會戰基本上是這樣的。
在一次會戰中,假如雙方緩慢而有步驟地進行較量,那么兵力多的一方獲得勝利的把握一定要大得多。實際上,試圖在現代戰史中找到過去常見的那種戰勝兵力多一倍的敵人的會戰,那是無用的。拿破侖這位現代最偉大的統帥,除了1813年的德累斯頓會戰以外,在歷次勝利的主力會戰中,老是無比巧妙地集中了優勢兵力,或者至少集中的兵力不比敵人少很多。每當他做不到這一點時,比如在來比錫。布里昂。郎城和滑鐵盧會戰中,他就失敗了。
不過,兵力的絕對數量在戰略上大多是一個既定數,它是統帥沒法改變的。我們研究的結果并非要說明在兵力比敵人相當少的情況下就不可能進行戰爭了。政治對戰爭的決定并不每次都是出于自愿的,尤其在雙方力量相差懸殊時更是這樣。因此,在戰爭中任何兵力對比都是可能的,一種戰爭理論要是在最需要它起作用的時候卻不能起作用,那恐怕只能是一種讓人奇怪的戰爭理論。
因此,雖然理論十分希望雙方兵力對比相當,可是決不能說兵力對比很不相當時理論就用不上了,在這個問題上是規定不出界限來的。
兵力越小,目的就應該越小。此外,兵力越小,戰爭的持續時間也應當越短。因此,兵力較小的一方在這兩方面就有回旋的余地(如果能這樣說的話)。在作戰時兵力的大小到底會引起哪些變化,我們只能在以后遇到這類問題時逐步說明。在這兒只要說明總的觀點就夠了。但是,為了讓這個總的觀點更為完整,我們還嘗試作如下的一點補充。
被卷入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中的一方,越發地缺乏兵力,就越應當在危險的壓力下提高精神上的緊張和努力程度。假如情況相反,不是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而是喪失了勇氣,那么,任何軍事藝術當然都是無濟于事的。
假如能把確定目的時的明智和節制同軍隊的這種努力全都結合起來,那么,就會出現既有謹慎和節制又有輝煌的打擊行動,這就是腓特烈大帝在幾次戰爭中讓人欽佩的地方。
但是,節制和謹慎所能起的作用越小,緊張和努力就必然會顯得更重要。如果兵力的對比相差極為懸殊,以致無論如何限制自己的目的也不能保證免于毀滅,或者危險可能持續的時間很長,以致最節省地使用兵力也不能夠達到目的,那么,就應當把力量盡量集中到一次殊死的戰斗中去。一個陷入絕境的人,當他簡直不可能獲得任何援助時,就會把他全部的和最后的希望寄托在精神力量的這方面的優勢上,因為精神力量的優勢可以讓每個勇敢的人奮不顧身。于是他就將無比的大膽看作是最高的智慧,在必要時,還會求助于冒險的詭詐。最后,哪怕這些努力都不能奏效,在無比光榮的毀滅中,也還能獲得將來復興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