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離心性
進攻的向心性與防御的離心性這兩個概念,這兩種在進攻和防御中使用軍隊的形式,在理論與實踐中常常出現,以致不知不覺地造成一種印象,似乎它們分別是進攻和防御所固有的形式。可是,稍加思索就可以知道,事實上并非如此。因此,我們想盡早地研究一下,一勞永逸地得出明確的概念,以便以后進一步考察進攻和防御的關系時可以完全撇開它們,以免常常受到它們所造成的似乎是有利或有弊的假象的影響。因此,我們在這里把它們看作純粹抽象的東西,像提煉酒精似地把它們的概念抽出來,至于這些概念在實際中所起的作用,則留待今后再作研究。
不論在戰術范圍還是在戰略范圍,人們都可以想象防御者是處于等候狀態的,也就是說,是處于駐止狀態的;而進攻者就是運動的,而且是針對著防御者這種駐止狀態進行運動的。從這一點就必然得到結論:即只要進攻者一直在運動,防御者一直保持駐止狀態,那只有進攻者可以隨意進行包圍與合圍。進攻者可以根據利弊得失決定是否采取向心進攻,這應該看作是進攻的普遍優點。但是,進攻者只是在戰術范圍才有這種選擇自由,在戰略范圍并不總有這種自由。在戰術范圍內,防御者兩翼的依托點幾乎決不會是絕對有保障的,但在戰略范圍,當防線從一個海岸直線地延伸到另一海岸,或者由一個中立國延伸到另一中立國時,兩翼的依托點則經常是安全的。在這種情況下,向心地進攻就不可能,上述選擇自由也就受到了限制。但當進攻不得不向心地進行時,這種選擇自由就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假如俄國與法國要進攻德國,它們的軍隊只能形成合圍態勢,而不能事先集結在一起。假如我們可以假定,在大多數情況下向心形式對發揮兵力的作用而言是較弱的形式,那么,進攻者因為在選擇這種形式方面有較大的自由而獲得的利益,恐怕會被在沒有選擇自由的場合被迫使用這種較弱的形式而完全抵消。
現在我們想進一步考察這兩種形式在戰術范圍與戰略范圍的作用。
人們認為,軍隊從圓周向圓心作向心運動的時候,兵力在前進中會越來越集中,這是一個重要的優點。兵力越來越集中固然是事實,但是這并不是什么優點,因為雙方兵力都在集中,不只對一方有利。在分割兵力發揮離心效果時也是一樣。
但另一個優點,也可以說是真正的優點,是軍隊在向心運動時都對一個共同點發揮作用,而在離心運動時不是這樣。但是向心運動能產生哪些效果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分別從戰術與戰略兩個方面來談。
我們不想作過于詳細的分析,我們把下列幾點看作是向心運動產生的有利的效果:
當軍隊的各部分相互接近到某種程度時,火力效果就可以增加一倍,至少會有所加強;
可以對敵方的同一個部分進行多方面攻擊;
可以去切斷敵方的退路。
切斷退路在戰略范圍也是可行的,不過顯然要困難得多,因為戰略范圍空間廣大,不容易封鎖。至于對敵人的某一個部分進行多方面攻擊,一般來說,被攻擊的這一部分軍隊越小,越是接近最低限度,即越是接近單個士兵,這種攻擊就會越有效,就越能起決定性作用。一個軍團完全能夠同時多方面作戰,一個師要做到這一點就較困難,而一個營只有集結在一起才能做到這一點,至于單個士兵,根本就不可能這樣作戰。在戰略范圍有大量的軍隊。廣闊的空間和較長的時間,可在戰術范圍卻恰好相反。由此可見,多方攻擊在戰略范圍不可能取得同戰術范圍一樣的效果。
火力效果根本不是戰略范圍的問題,不過,在戰略范圍與之相應的卻有另一個問題,即是基地受威脅的問題。當敵人在背后或遠或近的地方取得勝利時,任何軍隊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有基地受到威脅的感覺。
由此可以肯定,軍隊在向心運動時有一個優點,那就是對甲產生效果時,同時對乙產生效果,并且并不因此削弱對甲的效果;對乙產生效果的時候,又同時對甲產生效果,所以,總的效果不是對甲的效果加上對乙的效果,而是更大一些。這一優點在戰術范圍和戰略范圍雖然有所不同,卻全是存在的。
但是軍隊在離心運動時,相應地有什么優點呢?顯然是軍隊集結在一起和在內線運動這兩點。至于軍隊集結在一起和在內線運動怎么會成倍地增加力量,致使對方沒有巨大的兵力優勢就不敢在這種不利情況下向它發起進攻,這一點已經沒有必要加以論證了。
盡管防御者開始運動要比進攻者晚一些,但他總可以及時地擺脫停滯的被動狀態的,只要他一開始運動,那么,比較集中和處于內線這兩個優點就比進攻的向心形式對于取得勝利更具有決定性意義,而且常常也能起更大的作用。而要取得成果必然是以取得勝利為前提的。在考慮切斷敵人退路之前,必須先戰勝敵人。簡而言之,向心形式和離心形式的關系大致上同進攻和防御的關系相同。向心形式能導致輝煌的成果,離心形式能比較有把握取得成果,前者是較弱的形式,但具有積極的目的,后者是較強的形式,但具有消極的目的。所以,在我們看來,這兩種形式是各有利弊,不相上下的。現在只要再說明一點,即防御并不是在所有時候都是不可能向心地使用兵力的(因為防御不是在任何場合都是純粹的防守),人們至少再沒有理由認為,僅是向心運動的效果就足以使進攻對防御具有普遍的優勢。同時這也可以讓人們在考慮問題時擺脫這一看法所常常發生的影響。
我們以上所說的,既適用于戰術方面,也適用于戰略方面。現在還必須指出僅同戰略有關的極為重要的一點。內線的利益是隨著有關空間的擴大而擴大的。在幾千步或者半普里的距離上人們自然不能贏得象在數日行程乃至二十到三十普里的距離上所能贏得的那么多的時間。前一種場合空間比較小,屬于戰術范圍,后一種場合空間較大,屬于戰略范圍。雖然在戰略范圍要達到目的確實比在戰術范圍需要更多的時間,戰勝一個軍團不可能像戰勝一個營一樣快,可是在戰略范圍需要增加的時間也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說只需要增加到一次會戰所持續時間那么長,至多是拖延幾天進行會戰不至于遭受太大犧牲的那么幾天。另外,先敵行動帶來的利益在戰略范圍和在戰術范圍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別。戰術范圍空間較小,會戰中一方的運動幾乎是在另一方的視野內進行的,所以處于外線的一方多半能迅速發覺敵人的運動。但是戰略范圍空間就比較大,一方的運動連一晝夜都瞞不過敵人的情況是極為少有的,如果只是一部分軍隊在運動,并且它們是被派遣到很遠的地方去,那么,幾個星期沒有敵人發現也是常見的事。如果一方處于最適于利用隱蔽之利的地位,在這里隱蔽能給他多么大的好處,這是十分容易看清的。
關于發揮兵力的向心運動的效果及離心運動的效果,以及它們同進攻和防御的關系我們就研究到這兒,以后在談到進攻和防御時,我們還將要談到這方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