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江河防御(續(xù))
我們現(xiàn)在還要談一談沒有設(shè)防的江河對國土防御所起的作用。
任何一條江河,同其主流的河谷和支流的河谷,可以構(gòu)成一個很大的地形障礙,因而一般地有利于防御。我們可以從一些主要的方面來進一步說明它特有的影響。
首先,我們必須分清江河和國境,即同總的戰(zhàn)略正面是平行的,還是斜交或直交的。如果是并行的,我們還必須分清楚江河是在防御者的背后,還是在進攻者的背后,并弄清在這兩種情況下軍隊和江河之間的距離。
如果在防御的軍隊后面不遠的地方(但是不少于普通的一日行程)有一條大河,這條河上有足夠數(shù)量的安全的渡河點,那么防御者所處的地位無疑要比在沒有江河時有利得多。這是因為,雖然防御者由于渡河點的限制而在行動上失去一些自由,可是在戰(zhàn)略后方的安全方面(主要是交通線的安全)仍能夠獲得很大利益。不言而喻,我們這里所考慮的是在本國內(nèi)進行的防御,因為在敵國,即使敵軍在前邊,防御者仍然要經(jīng)常或多或少地擔心它出現(xiàn)在自己背后的江河的另一岸,這時,由于渡河點有限,江河對防御者的處境的影響更多的是有害而不是有利的。江河在軍隊后面越遠,對軍隊的益處就越少,到了一定的距離,它的影響就完全消失了。
如果進攻的軍隊不能不渡江河前進,那么江河對它的運動只能起不利的影響,因為它的交通線被限制在江河的幾個渡河點上了。1760年亨利親王在位于布勒斯勞附近的奧德河右岸迎擊俄軍時,顯然是以他背后一日行程遠的奧德河為依靠的。與這相反,切爾尼曉夫指揮下的俄軍后來渡過奧德河以后,卻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即有陷入喪失整個退路的危險性,因為他只控制了一座橋梁。
如果江河同戰(zhàn)區(qū)的正面或多或少地成直交,那么江河又會給防御者帶來好處。因為,第一。由于有江河作依托和可以利用支流的河谷來加強正面,常常能夠占領(lǐng)很多有利的陣地(比如七年戰(zhàn)爭中易北河對普魯士軍隊所起的作用)。第二。進攻者要么完全放棄兩岸中的某一岸,要么把兵力分開,而這樣分散兵力,對防御者是有利的,因為防御者占有比進攻者更多的和更為安全的渡河點。人們只要全面地考察一下七年戰(zhàn)爭的情況就會看到,雖然在整個七年戰(zhàn)爭中沒有在奧德河和易北河實行過一次真正的防御,而且這兩條河同敵人的正面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是斜交的或直交的,極少是平行的,可是這兩條河對腓特烈大帝防守他的戰(zhàn)區(qū),即薩克森。西里西亞和馬克,卻是十分有利的,從而大大阻礙了奧軍和俄軍占領(lǐng)這些地區(qū)。
一般來說,江河只有或多或少同戰(zhàn)場正面成直交并且可以當作運輸線時,它才對進攻者有利。因為進攻者的交通線比較長,在輸送各種必需品方面困難較大,所以水運一定主要是給他帶來重大的方便條件和益處。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防御者也有其有利的一面,即可以在國境這邊用要塞封住江河,可是,國境那邊的一段江河給進攻者帶來的益處卻不會因而消失。但是,有些在軍事上從其他角度來看寬度不算小的江河,卻并不能通航;有些江河不是一年四季都可以通航的,有些江河逆流航行時特別緩慢,往往非常困難;有些大江河曲折很多,往往使路程增加一倍以上;而且現(xiàn)在兩國之間的主要交通路主要是公路;最后,大部分必需品現(xiàn)在常常都是在附近就地籌集,而不象經(jīng)商那樣從遠處運來。假如人們考慮到這一切,就會清楚地看出,水運對軍隊給養(yǎng)所起的作用根本不像書本上常常所描繪的那么大。因此,它對事件進程的影響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并不是一定能起作用的。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