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單線式防御
凡是用一系列相互聯系的防哨來直接掩護某一地區的防御部署都可以稱作單線式防御。我們之所以說直接掩護,是因為一支大軍隊分幾個部分一起配置時,不構成單線式防御也能夠掩護廣大地區不受敵人侵犯,只不過這種掩護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一系列行動和運動的結果來實現的。
要想直接掩護廣大地區,防線就必須很長,這樣長的防線顯然只有極小的抵抗能力。假使在這條防線上配置最大的兵力,如果對方的兵力同防御的兵力大概一樣,這條防線的抵抗力還是很小的。因而,單線式防御的目的只能是抵御力量較弱的進攻(無論造成進攻力量較弱的原因是戰斗意志不強,還是兵力不大,都是這樣)。
中國的萬里長城就是在這種意義上修筑的,它是抵御韃靼人的侵襲而修筑的屏障。和亞洲和土耳其接壤的歐洲各國的所有防線和邊防措施也都具有這樣的意義。在這種場合采用單線式防御,既不是不合理的,也不是不符合目的的。當然,這種防御并不能防止每一次侵襲。可是,它畢竟能加大侵襲的困難,因而能減少侵襲的次數。在這些國家同亞洲各民族幾乎常常處于戰爭狀態的情況下,防線的這種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現代戰爭中歐洲各國之間的防線,和這種單線式防御很是接近,如萊茵河畔和尼德蘭境內法軍的防線就是如此。建立這些防線的目的,實際上只是抵御敵人為了征收軍稅和掠奪物資而對國土進行的進攻。這些防線只應當用來防御敵人的小規?;顒樱蚨灰耸褂么我牧α俊?墒?,當敵軍用主力進攻這種防線時,防御者當然也就不能不用主力防守這種防線,這樣,他就采取了不是最好的防御措施。因為在這種場合有這種不利,以及由于防止敵人臨時的侵襲是很次要的目的,用這種防線去達到這個次要目的又非常容易太多地浪費兵力,因此在今天看來,這種防線是有害的手段了。戰爭的威力越大,采用這一手段就越沒有益處,就越有危險。
最后,掩護軍隊舍營用的。正面寬大。具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的前哨線防御,還可以看成是真正的單線式防御。
前哨線進行的抵抗主要是來對付威脅個別舍營地安全的襲擊和小規?;顒拥?,在地形有利的情況下,這種抵抗在這方面能發揮足夠的威力。如果前進的是敵軍的主力,前哨線就只能進行相對的抵抗,等于說只能為了贏得時間而進行抵抗。并且,這樣贏得的時間在大多數場合也不會很長,因而也不能把贏得時間看作是前哨線防御的目的。敵軍的集中和前進決不會秘密到這種程度,以致防御者只能通過前哨的報告才能發現它。如果防御者處于這樣的境地,他也就太可憐了。
可見,即便在這種場合,單線式防御也只是用來抵御力量較弱的進攻,并且像在其他兩種場合一樣,并不和它的使命發生矛盾。
可是,把負有抵抗敵軍主力保衛國土使命的主力分散成一長串的防哨,也就是把它們分開配置成單線式防御,看來是如此不合情理,以至于我們有必要詳細地探討隨同這種配置出現時的情況和造成這種配置的因素。
任何山地陣地,即使它是為了以完全集中的兵力進行會戰而占領的,也都能而且必須有比平原陣地更寬大一些的正面。這種陣地的正面之所以可以寬大一些,是因為地形條件使得抵抗能力大大提高了。這種陣地的正面所以必須寬大一些,是因為防御者,像我們在山地防御一章中已經說過的那樣,需要有一個更廣闊的用于退卻地區。可是,如果沒有迅速進行會戰的可能,如果敵人有可能同我們長時間對峙,不出現對他有利的時機就不會采取行動(這是很多戰爭中最常見的狀態),那么,防御者自然就可以不限于占領最必需的地區,他自然就可以在保障軍隊安全的前提下朝左右盡可能多控制一些地區,從而取得種種利益,這一點我們還要進一步加以說明。在適于通行的開闊地區,人們通過運動可以比在山地更有效地達到這一目的,因而,在開闊地區很少有必要通過擴大陣地正面和分散兵力來達到這個目標。同時,這樣做也危險很多,因為分散的每個部分只有很小的抵抗能力。
可是,在山地要想保住任何一個地區,主要依靠扼守地區的防御。在山地,防御者不可能很快地趕到受威脅的地點,如果敵人搶先一步,那么,假使防御者使用的兵力比敵人大一些,他也很難把敵人逐走。因為這些原因,人們在山地常常采用的部署,雖然不是真正的單線式防御,也是近乎單線式防御的防哨線。當然,這種分散成許多防哨的配置和單線式防御還有一段距離,可是,統帥通常在不知不覺中跨過這段距離而陷入單線式防御。最初,他們分散兵力的目的只是為了掩護和保住某個地區,后來是為了軍隊本身的安全。每個防哨的指揮官都希望占據自己防哨左右的這個或者那個接近地以便對自己更加有利;這樣一來,整個軍隊就在不知不覺中逐漸地把兵力分散了。
因而,以主力進行的單線式防御,我們認為并不是為了制止敵人部隊的進攻而有意選擇的作戰形式,而是防御者為了追求另一個與此完全不同的目的(也就是在敵人無意采取決定性行動時為了保住和掩護自己的國土)而陷進的一種狀態。雖然如此,陷入這種狀態總是一種錯誤,而誘使統帥陸續派出一支支小部隊去設立防哨的理由,和軍隊主力所要達到的目的相比,常常是無所謂的。我們上面這樣的認識只是說明統帥有可能產生這樣的錯誤。人們常常沒有注意這是估計敵我形勢不正確的錯誤,而認為是防御方法本身有缺陷。并且,每當采用這種方式取得有利的結果時,或者至少沒有遭受損失時,他們又默認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在七年戰爭中亨利親王在他所指揮的幾次戰局里,采取了最令人難以理解的。最明顯的正面寬大的防哨配置,因此這幾次戰局比任何其他戰局更值得稱為單線式防御,可是,因為國王認為這幾次戰局是無可非議的,于是人們也就稱贊它們了。人們當然完全可以替親王這些配置分辯,他們可以說親王是了解情況的,他明白敵人不會采取任何決定性的行動,他配置軍隊的目的始終是盡可能占領正面寬廣的地區,所以只要情況許可,他是應當最大限度地擴大防御正面的。可是,假設親王因為這種配置而遭到一次失敗,受到了重大的損失,人們恐怕也應當這樣說了吧:這并不是親王采用的防御方法本身有缺陷,只是他選擇手段不恰當,使用這種方法的場合不恰當。
以上我們盡可能地說明了主力在戰區內是怎樣形成所謂單線式防御的,而且說明了,這種防御怎樣才是合乎情理的和有利的,等于是說不再是荒謬的??墒牵覀冞€必須指出,統帥或他們的司令部,有時候確實可能由于忽略了單線式防御本來的意義,而把它的相對價值絕對化了,相信它真能阻擋敵人的各種進攻,這樣就不是采用手段不當,而是把手段全都理解錯了。事實上似乎也曾經有過這種情況。我們愿意承認,1793年和1794年普。奧兩軍在孚日山的防御中看來就曾做過這種不折不扣的愚蠢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