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不求決戰的戰區進攻
一。進攻者即使沒有足以進行大規模決戰的意志和力量,他還是會有一定的戰略進攻意圖的,只是他進攻的目標較小而已。如果進攻成功,那隨著這個目標的達到,整個局勢就會出現平靜和均勢。假如在進攻中遇到一些困難,那么總的前進就會在達到其目標之前中止。這時就會出現一種純粹是臨時的進攻甚至戰略機動。這就是多數戰局的特征。
二。可以成為這種進攻目標的對象有:
一個地區。占領一個地區可取得的利益是:取得供給,在必要時也可以征收軍稅,減輕本國的負擔,在媾和時拿它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等價物。有時候,占領一個地區是為軍隊的榮譽,在路易十四時代,法國統帥進行的戰爭中就連續出現過這種情況。一個地區占領后能否保住,其作用是很不相同的。一般,只有這個地區同自己的戰區毗連,是戰區自然的補充部分時,它才可能保住。只有這樣的地區才能在媾和時作為交換別的東西的等價物,至于不是這樣的地區,一般只是在戰局的持續時間內占領,一到冬天就放棄。
敵人的一個大倉庫。如果倉庫不大,就不會被看成是決定整個戰局的進攻目標。盡管占領倉庫本身是防御者失去倉庫而進攻者得到倉庫,但進攻者的主要利益卻在于防御者因而被迫后退一段距離,放棄一部分他本來能夠保有的國土。由此可見,奪取倉庫實際上只是方法,這兒所以把它當作行動的目的提出來,是因為它是進攻的直接而明確的目標。
奪取一個要塞。我們將用專門的一章來探討奪取要塞的問題,讀者可參閱那一章。根據那一章闡述的理由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在不能以完全打垮敵人或占領敵人大部分國土為目標的進攻戰爭和進攻戰局中,要塞一直是最重要。最理想的進攻目標。從而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在要塞很多的尼德蘭,一切總是以占領這個或者那個要塞為中心,而且在多數情況下,就連逐步占領整個地區也好像不是主要問題,而是把每個要塞看作是本身好像具有某種價值而應予以考慮的單位。而對要塞本身,注意得更多的是對它圍攻是否方便與容易,而不是它的價值。
然而圍攻一個不太小的要塞一直是一個重大的行動,因為它要花費大量金錢,在這一行動并不總是關系到全局的戰爭中,這一點是必須加以謹慎考慮的。因此圍攻要塞在這里就成了戰略進攻的重要目標之一。但要塞愈小,或者圍攻愈是不認真,圍攻的準備越差,一切越是附帶進行的,那么這個戰略目標就越小,就越適于以很弱小的兵力和意圖來行動。在此情況下為了給戰局添加一些榮譽,整個行動經常只是裝模作樣,因為作為進攻者,總要采取一些行動才夠樣子。
進行一次有利的戰斗。遭遇戰,甚至會戰。為了奪取戰利品,或只是為了軍隊的榮譽,有時甚至只是出自統帥的榮譽心,這一類戰斗是可能進行的。只有那些對戰史全部無知的人才會懷疑這種情況的出現。在路易十四時代法軍進行的戰斗中,大多數的進攻會戰都屬于這一類。但是必須指出,這些會戰并不是無足輕重的,不是單純的為了滿足虛榮心而進行的兒戲。它們對媾和是有非常肯定的影響的,它們能使進攻者十分直接地達到目標。軍隊的榮譽。軍隊和統帥的精神優勢所起的作用雖然是無形的,但對整個軍事行動來說,總是有影響的。
進行這類戰斗當然要有兩個前提:第一。勝利的希望很大;第二。即使戰斗失利,受到的損失也不會太大。當然,這種于特殊情況下為了有限目標而進行的會戰和那種由于精神上的軟弱而沒有利用勝利的會戰是不能同一看待的。
三。上述目標除了第項之外,其他目標都可不經過大的戰斗就得到,而且進攻者為這些目標一般也不希望進行大的戰斗。進攻者不經過決定性戰斗就得到目標的手段,都是針對防御者在其戰區內需要保護的全部利益采取的,這些手段為:威脅防御者的交通線(無論是同給養來源地,如倉庫。富庶的地區。水路等有聯系的部分,或是同別的部隊及重要地點,如橋梁。隘路等有聯系的部分);占領敵人不會奪回并能給敵人構成困難的堅固陣地;占領大城市。富饒的地區和可能發生反抗的。不安定的地區;威脅弱小的同盟國,等等。如果進攻者可能的確切斷防御者的交通線,而且防御者不付出重大犧牲就不能給予恢復,若進攻者可能占領上述那些目標,那么防御者就會被迫放棄一些重要性較小的目標,退到后方或者側方去占領另一個陣地來掩護上述目標。這樣一來,某個地區。倉庫與要塞就沒有掩護了,所以進攻者就可以奪取地區和倉庫,圍攻要塞。這時候,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戰斗,不過這不是人們所追求的,人們也不把它們當成目的,而只是當作一種萬不得已的下策,因此,戰斗的規模和重要性是不會超出規定的界限的。
四。防御者威脅進攻者的交通線是防御的一種還擊方式,在尋找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這種還擊方式只在當進攻者作戰線很長時才會出現,但是在不求大規模決戰的戰爭中,這種還擊方式卻是較為適用的。在后一種場合,雖然進攻者交通線很長的情況是不多的,但是,這時重要的已不是使進攻者在交通線上受到十分大的損失,只要給他造成給養方面的困難,或者令他的給養有所減少,就往往可以起到作用了。如果進攻者的交通線不長,那防御者可以采取相應的對策,延長同敵人在此方面進行斗爭的時間。所以,掩護戰略翼側是進攻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假如進攻者同防御者之間發生了保護自己翼側和威脅對方翼側的斗爭,那進攻者就得用自己兵力的優勢來彌補自己固有的不利條件。如果進攻者還有足夠的力量和決心對敵人的大部隊或者主力進行一次猛烈的攻擊,那么令敵人面臨這種危險是掩護個人翼側的最好辦法。
五。最后,我們還要想到,在這種戰爭中,進攻者比防御者當然還有一個更大的有利條件,那就是進攻者比防御者能更好地依據對方的企圖和能力來判斷對方。預見進攻者會有多大的進取精神和膽量,要比預見防御者是否預備采取重大行動要困難得多。事實上,選擇防御這種作戰形式通常就是沒有什么積極意圖的證明。此外,大規模還擊的準備和一般的防御準備之間的差別,比抱有大意圖的進攻準備同抱有小企圖的進攻準備之間的差別要大得多。最后,防御者不得不較早地采取措施,所以進攻者就能根據防御者的措施再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