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順
先秦:佚名
黃帝問于伯高曰:余聞氣有逆順,脈有盛衰,刺有大約,可得聞乎?伯高曰:氣之逆順者,所以應天地陰陽四時五行也;脈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氣之虛實有余不足;刺之大約者,必明知病之可刺,與其未可刺,與其已不可刺也。
黃帝曰:候之奈何?伯高曰:兵法曰無迎逢逢之之,無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無刺渾渾之脈,無刺病與脈相逆者。
黃帝曰:候其可刺奈何?伯高曰: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襲者也;與其形之盛者也;與其病之與脈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毀傷,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
譯文
黃帝問伯高說:我聽說氣有逆有順,脈有盛有衰,針刺有它的大法,可以講給我聽聽嗎?
伯高說:人體氣行的逆順,是與天地陰陽四時五行相應的;脈的盛衰,可以根據(jù)它來診候血氣的虛實及其有余、不足等情況;針刺的大法是,一定要清楚了解哪些病可以針刺,哪些病一時還不可以針刺,哪些病已經(jīng)不可以施行針刺。
黃帝問:怎樣診候哪些疾病是不宜針刺的呢?
伯高說:兵法上說:不可迎戰(zhàn)士氣非常高漲的敵軍,不要出擊陣容十分強大壯盛的部隊。刺法說:不要刺熱太盛的病人,不要刺大汗淋漓的病人,不要刺脈象濁亂的病人,不要刺病的外部表現(xiàn)與脈象相反的病人。
黃帝問:怎樣診候哪些病是可以針刺的呢?
伯高說:高明的醫(yī)工,在疾病尚未表現(xiàn)于外時就給予針治,其次,在病勢尚未大盛時就給予針治,再其次,在病勢已經(jīng)衰退時給予針治:不高明的醫(yī)工,在癥狀疊發(fā)時才予以針治,或是在病勢正盛時予以針治,或是在病的外部表現(xiàn)與脈象相反時予以針治。所以,古醫(yī)經(jīng)上說:病勢正盛的時候,不可施以針刺;等到病勢已經(jīng)衰退,再予針治,一定會有很好的療效。所以古醫(yī)經(jīng)還說:高明的醫(yī)工,在疾病尚未表現(xiàn)于外時就予以治療,而不是等疾病發(fā)露于外才予治療。正是說的這個意思。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