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七年
先秦:左丘明
【經(jīng)】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滕侯卒。夏,城中丘。齊侯使其弟年來聘。秋,公伐邾。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
【傳】七年春,滕侯卒。不書名,未同盟也。凡諸侯同盟,于是稱名,故薨則赴以名,告終嗣也,以繼好息民,謂之禮經(jīng)。
夏,城中丘,書,不時也。
齊侯使夷仲年來聘,結(jié)艾之盟也。
秋,宋及鄭平。七月庚申,盟于宿。公伐邾,為宋討也。
初,戎朝于周,發(fā)幣于公卿,凡伯弗賓。冬,王使凡伯來聘。還,戎伐之于楚丘以歸。
陳及鄭平。十二月,陳五父如鄭蒞盟。壬申,及鄭伯盟,歃如忘泄伯曰:「五父必不免,不賴盟矣。」
鄭良佐如陳蒞盟,辛巳,及陳侯盟,亦知陳之將亂也。
鄭公子忽在王所,故陳侯請妻之。鄭伯許之,乃成昏。
譯文
七年春季,滕侯逝世,《春秋》沒有記載滕侯的名字,是由于沒有和魯國同盟的緣故。凡是諸侯各國締結(jié)過同盟,就彼此把國名向神明報告,所以當國君死后則在訃告上也寫上名字,這是為了向同盟國報告國君逝世和繼承的人,以便繼續(xù)過去的友好關(guān)系,并以此安定人民,這是禮的大法。
夏季,在中丘筑城。《春秋》加以記載,由于妨礙了農(nóng)時。
齊僖公派夷仲年前來聘問,這是為了鞏固艾地的盟會。
秋季,宋國和鄭國講和。七月十七日,在宿地結(jié)盟。隱公進攻邾國,這是為宋國而去進攻的。
當初,戎人朝覲周王,向公卿送了財幣,唯有凡伯不以賓禮款待。冬季,周天子派凡伯來魯國聘問。在回去的路上,戎人在楚丘對他加以截擊,俘虜他回去。
陳國與鄭國講和。十二月,陳國的五父到鄭國參與結(jié)盟。初二,和鄭莊公盟誓,歃血的時候心不在焉。泄伯說:“五父一定不免于禍,因為他不認為結(jié)盟是國家的利益。”
鄭國的良佐到陳國參加結(jié)盟,十一日,和陳侯結(jié)盟,看出了陳國將要發(fā)生騷亂。
鄭國的公子忽在周桓王那里,所以陳桓公請求把女兒嫁給他。鄭莊公同意,于是就訂了婚。

左丘明
丘明(姓姜,氏丘,名明),華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歲。丘穆公呂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國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稱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稱“左丘明”,后為魯國太史 。左氏世為魯國太史,至丘明則約與孔子(前551-479)同時,而年輩稍晚。他是當時著名史家、學者與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傳》、《國語》等。他左丘明的最重要貢獻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傳》與《國語》二書。左氏家族世為太史,左丘明又與孔子一起“如周,觀書于周史”,故熟悉諸國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