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先秦:李耳
譯文
譯文
有一個東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經存在。聽不到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形體,寂靜而空虛,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獨立長存永不停息,循環運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為萬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強把它叫做“道”,再勉強給它起個名字叫做“大”。它廣大無邊而運行不息,運行不息而伸展遙遠,伸展遙遠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間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純任自然。
注釋
1、物:指“道”。混成:混然而成,指渾樸的狀態。
2、寂兮寥兮:沒有聲音,沒有形體。
3、獨立而不改:形容“道”的獨立性和永恒性,它不靠任何外力而具有絕對性。
4、周行:循環運行。不殆:不息之意。
5、天地母:一本作“天下母”。母,指“道”,天地萬物由“道”而產生,故稱“母”。
6、強字之曰道:勉強命名它叫“道”。
7、大:形容“道”是無邊無際的、力量無窮的。
8、逝:指“道”的運行周流不息,永不停止的狀態。
9、反:另一本作“返”。意為返回到原點,返回到原狀。
10、人亦大:一本作“王亦大”,意為人乃萬物之靈,與天地并立而為三才,即天大、地大、人亦大。
11、域中:即空間之中,宇宙之間。
12、道法自然:“道”純任自然,本來如此。

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縣亦因老子先后由苦縣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并在鹿邑縣境內留下許多與老子息息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