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譯文
“道”永遠是無名而質樸的,它雖然很小不可見,天下沒有誰能使它服從自己。侯王如果能夠依照“道”的原則治理天下,百姓們將會自然地歸從于它。天地間陰陽之氣相合,就會降下甘露,人們不必指使它而會自然均勻。治理天下就要建立一種管理體制,制定各種制度確定各種名分,任命各級官長辦事。名分既然有了,就要有所制約,適可而止,知道制約、適可而止,就沒有什么危險了。“道”存在于天下,就像江海,一切河川溪水都歸流于它,使萬物自然賓服。
注釋
1、無名、樸:這是指“道”的特征。
2、小:用以形容“道”是隱而不可見的。
3、莫能臣:臣,使之服從。這里是說沒有人能臣服它。
4、自賓:賓,服從。自將賓服于“道”。
5、自均:自然均勻。
6、始制有名:萬物興作,于是產生了各種名稱。名,即名分,即官職的等級名稱。
7、可以不殆:不殆,沒有危險。
8、猶川谷之于江海:之于,流入;一說正文應為“道之在天下,譬猶江海之與川谷”。
參考資料:1、 佚名.豆瓣網.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070531/

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縣亦因老子先后由苦縣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并在鹿邑縣境內留下許多與老子息息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