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先秦:李耳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譯文
譯文
以無為、清靜之道去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辦法去用兵,以下擾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這種情形呢?根據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于貧窮;人民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陷于混亂;人們的技巧越多,邪風怪事就越鬧得厲害;法令越是森嚴,盜賊就越是不斷地增加。所以有道的圣人說,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富足;我無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樸。
注釋
1、正:此處指無為、清靜之道。
2、奇:奇巧、詭秘。
3、取天下:治理天下。
4、以此:此,指下面一段文字。以此即以下面這段話為根據。
5、忌諱:禁忌、避諱。
6、人:一本作“民”,一本作“朝”。
7、利器:銳利的武器。
8、人多伎巧:伎巧,指技巧,智巧。此句意為人們的伎巧很多。
9、奇物:邪事、奇事。
10、我無為,而民自化:自化,自我化育。我無為而人民就自然順化了。
參考資料:1、 佚名.豆瓣網.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3070531/

李耳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今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故里鹿邑縣亦因老子先后由苦縣更名為真源縣、衛真縣、鹿邑縣,并在鹿邑縣境內留下許多與老子息息相關的珍貴文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