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人之志
先秦:黃石公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污。
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殫惡 一作:癉惡)
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譯文
杜絕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這樣可以免除各種牽累;抑制不合理的行為,減少邪惡的行徑,這樣可以避免過失;謝絕酒色侵擾,這樣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遠離惑亂,這樣可以不出錯誤。 廣泛地學習,仔細地提出各種問題,這樣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行為高尚,辭鋒不露,這樣可以修養身心、陶冶性情。
肅敬、節儉、謙遜、簡約,這樣可以守身不辱;深謀遠慮,這樣可以不至于困危;親近仁義之士,結交正直之人,這樣可以在逆境中得到幫助。
為人盡量寬容,行為敦厚,這是待人處世之道。任才使能,使人人能盡其才,這是用人成事之要領;抑制邪惡,斥退讒佞之徒,這樣可以防止動亂。
推求往古,驗證當今,這樣可以不受迷惑;了解事態,心中有數,這樣可以應付倉卒事變;采用靈活手法,施展權變之術,這樣可以解開糾結。
心中有數,閉口不言,凡事能順從時機,這樣可以遠怨無咎;堅定不移,正直剛強,這樣才能建功立業;勤勉惕勵;心地善良,這樣才能善始善終。

黃石公
黃石公,約前292年-前195年,秦漢時人,后得道成仙,被道教納入神譜。據傳黃石公是秦末漢初的五大隱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記·留侯世家》稱其避秦世之亂,隱居東海下邳。其時張良因謀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于下邳橋上遇到黃石公。黃石公三試張良后,授與《素書》,臨別時有言:“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公即我矣。”張良后來以黃石公所授兵書助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并于十三年后,在濟北谷城下找到了黃石,取而葆祠之。后世流傳有黃石公《素書》和《黃石公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