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辭篇
南北朝:顏之推
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舉而切詣,失在浮淺,其辭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濁而化鈍,得其質(zhì)直,其辭多古語。然冠冕君子,南方為優(yōu);閭里小人,北方為愈。易服而與之談,南方士庶,數(shù)言可辯;隔垣而聽其語,北方朝野,終日難分。而南染吳越,北雜夷虜,皆有深弊,不可具論。
“甫”者,男子之美稱。古書多假借為“父”字,北人遂無一人呼為“甫”者,亦所未喻。唯管仲、范增之號,須依字讀耳。
“邪”者,未定之詞。《左傳》曰:“不知天之棄魯邪?抑魯君有罪於鬼神邪?”《莊子》云:“天邪?地邪?”《漢書》云:“是邪?非邪?”之類是也。而北人即呼為“也”,亦為誤矣。難者曰:“《系辭》云:‘乾坤,《易》之門戶邪?’此又為未定辭乎?”答曰:“何為不爾,上先標(biāo)問,下方列德以折之耳?!?/p>
古人云:“膏粱難整?!币云錇轵溕葑宰?,不能克勵也。吾見王侯外戚,語多不正,亦由內(nèi)染賤保傅,外無良師友故耳。
譯文
南方水土柔和,語音清亮高昂而且真切,不足之處在於發(fā)音淺而浮,言辭多淺陋粗俗;北方地形山高水深,語音低沉濁重而且圓鈍,長處是樸實直率,言辭多留著許多古語。就士大夫的言談水平而論,南方高於北方;從平民百姓的說活水平來看,北方勝過南方。讓南方的士大夫與平民換穿衣服,只須談上幾句話,就可以辨別出他們的身份;隔墻聽人交談,北方的士大夫與平民言談水平的差別很小,聽一天也分辨不清他們的身份。但是南方話沾染吳語、越誤的音調(diào),北方話夾雜進外族的語言,二者都存在很大的弊病,這里不能詳細論述。
“甫”是男子的美稱,古書多通假為“父”字;北方人都依本字而讀,沒有一個人將“父”讀作“甫”,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二者的通假關(guān)系。管仲號仲父,范增號亞又,只有像這種情況,“父”字應(yīng)該依本字而讀。
“邪”是表示疑問的語氣詞?!蹲髠鳌氛f:“不知天之棄魯邪?抑魯君有罪於鬼神邪?”《莊子》上說:“天那?地邪?”《漢書》上說:“是邪?非邪?”這類句子就是這樣。而北方人卻把“邪”字讀作“也”,這也是錯誤的。有人質(zhì)問我說:“《系辭》上說:‘乾坤,易之門戶邪?’這個‘邪’字難道又是疑問語氣詞嗎?”我回答說:“怎么不是??!前面先提出問題,后面才到舉事實乾坤之德來下判斷回答它?!?/p>
古人說過:“整天享用精美食物的人,很難有品行端正的?!边@是因為他們驕橫奢侈,自我滿足,而不能克制勉勵自己。我見到的王侯外戚,語音多不純正,這也是由於在內(nèi)受到低賤保傅的感染,在外又沒有良師益友的幫助的緣故。

顏之推
顏之推(531年-約595年),字介,漢族,瑯邪臨沂(今山東臨沂)人。中國古代文學(xué)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顏之推著有《顏氏家訓(xùn)》,在家庭教育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齊書》本傳所載《觀我生賦》,亦為賦作名篇。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xué)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xùn)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xùn)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