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
明代:馮夢龍
【原文】
浙帥錢镠時,宣州叛卒五千余人送款,錢氏納之,以為腹心。時羅隱在幕下,屢諫,以為敵國之人,不可輕信。浙帥不聽。杭州新治,城堞樓櫓甚盛。浙帥攜僚客觀之,隱指卻敵,陽不曉曰:“設此何用?”浙帥曰:“君豈不知備敵耶?”隱謬曰:“若是,何不向里設之?”蓋指宣卒也。后指揮使徐綰等挾宣卒為亂,幾于覆國。
〔評〕邇年遼陽、登州之變,皆降卒為祟,守土者不可不慎此一著。
譯文
譯文
錢镠(五代吳越開國的國王,臨安人,字具美)任兩浙地區軍事首長時,宣州的叛卒五千多人來投誠,錢氏接納了,并把他們當作心腹。當時羅隱(余杭人,字昭諫)在他的幕下,屢次勸諫錢镠,說這是敵國的人,不能輕易信任。錢镠不聽。杭州新建的城墻及望樓都筑得很宏偉,錢镠帶著賓客部屬去參觀。羅隱明知是為了抗拒外敵而建,卻假裝不懂說:“建這些是為了什么?”錢镠說:“你不知道要防敵嗎?”羅隱說:“如果為了退敵,為什么不面向里建筑呢?”暗指宣州叛卒是敵人,后來果然指揮使徐綰等人率領宣州叛卒作亂,吳越幾乎滅國。
評譯
明朝遼陽、登州之變,都是降卒在作祟,防守疆土的人不可不慎防這一點。
注釋
①浙帥錢镠:時錢镠為唐鎮海軍節度使,治杭州。
②羅隱:唐末名詩人,時在錢镠幕下為掌書記。
③陽:假裝。
參考資料: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30/14/11896251_318181637.shtml

馮夢龍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并稱“吳下三馮”。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