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丙
明代:馮夢龍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鐵牛八維之,一牛且數萬斤。治平中,水暴漲絕梁,牽牛沒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懷丙以二大舟實土,夾牛維之,用大木為權衡狀鉤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轉運使張燾以聞,賜之紫衣。
譯文
譯文
宋朝時河中府曾經建了一座浮橋,并鑄了八頭鐵牛來鎮橋,一頭鐵牛的重量有上萬斤。治平年間河水暴漲,沖毀了浮橋,鐵牛也沉入了河底。官員招募能讓鐵牛浮出水面的人。有個叫懷丙的和尚用兩艘裝滿泥土的大船,將鐵牛固定在中間,用鉤狀的巨木鉤住牛身,然后慢慢地除去兩船中的泥土,船身的重量減輕,自然就會浮起來,連帶也將鐵牛鉤出了水面。轉運使張燾聽說之后,賜給和尚一件紫色袈裟以表嘉獎。
注釋
①河中府:今山西永濟。
②浮梁:浮橋。
③轉運使:官名,掌軍需糧餉、水陸轉運。
④紫衣:唐以后,朝廷以賜僧人紫色袈裟表示榮寵。
參考資料: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930/14/11896251_318181637.shtml

馮夢龍
馮夢龍(1574-164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又字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顧曲散人、吳下詞奴、姑蘇詞奴、前周柱史等。漢族,南直隸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士大夫家庭。兄夢桂,善畫。弟夢熊,太學生,曾從馮夢龍治《春秋》,有詩傳世。他們兄弟三人并稱“吳下三馮”。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