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直鼻中發際傍行至頭維凡七穴第一
兩漢:皇甫謐
黃帝問曰∶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愿聞孫絡溪谷亦各有應乎?岐伯對曰∶孫絡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以應一歲,以灑(《素問》作溢)奇邪,以通榮衛。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舍(《素問》作會)大氣也。
神庭,在發際直鼻,督脈、足太陽、陽明之會,禁不可刺,令人癲疾,目失精,灸三壯。
曲差,一名鼻沖,俠神庭兩傍各一寸五分,在發際,足太陽脈氣所發,正頭取之,刺入三分,灸五壯。
本神,在曲差兩傍各一寸五分,在發際(一曰直耳上入發際四分)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三分,灸三壯。
頭維,在額角發際俠本神兩傍各一寸五分,足少陽、陽維之會,刺入五分,禁不可灸。

皇甫謐
皇甫謐(mì)(215年—282年),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縣(今甘肅省靈臺縣)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縣)[1-2] 。三國西晉時期學者、醫學家、史學家,東漢名將皇甫嵩曾孫。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后得風痹疾,猶手不釋卷。晉武帝時累征不就,自表借書,武帝賜書一車。其著作《針灸甲乙經》是中國第一部針灸學的專著。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在針灸學史上,占有很高的學術地位,并被譽為“針灸鼻祖”。摯虞、張軌等都為其門生。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