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乳
宋代:蘇頌
石鐘乳(圖缺),生少室山谷及泰山,今道州江華縣及連、英、韶、階、峽州山中皆有之。生巖穴陰中無雁齒,光明者善。色白微紅,采無時。舊說乳有三種∶有石鐘乳者,其山純石,以石津相滋,狀如蟬翼為石乳,石乳性溫;有竹乳者,其山多生篁竹,以竹津相滋,乳如竹狀,謂之竹乳,竹乳性平;有茅山之乳者,其山土石相雜,遍生茅草,以茅津相滋,乳色稍黑而滑潤,謂之茅山之乳,茅山之乳,性微寒。凡此三種,尤難識別。而唐·李補闕煉鐘乳法云∶取韶州鐘乳,無問濃薄,但令顏色明凈光澤者,即堪入煉,惟黃、赤二色不任用。柳宗元與崔連州論鐘乳書亦云∶取其色之美而已,不必惟土之信。是此藥所重,惟明白者,不必盡如上所說數種也。今醫家但從鵝管中空者為最。又《本經》中品載殷孽云∶鐘乳根也,生趙國山谷,又生梁山及南海。又云∶孔公孽,殷孽根也,生梁山山谷。又云∶石花、石床并與殷孽同。陶隱居云∶凡鐘乳之類,有三種同一體。從石室上汁溜積久盤結者,為鐘乳床,即此孔公孽也;其以次小 者,為殷孽,今人呼為孔公孽。殷孽復溜輕好者為鐘乳,雖同一類,而療體為異。蘇恭云∶二孽在上,床花在下,陶謂孔公孽為乳床,非也。又有石腦云∶亦鐘乳之類也。凡此五種,今醫家稀復用之,但用鐘乳耳。又觀二孽所出州郡不同,陶云三種同根,而所出各處,當是隨其土地為勝。既云是鐘乳同生,則有孽處,皆當有乳,今并不聞有之,豈用之既寡,則采者亦稀乎?抑時人不知孽中有乳,故不盡采乎?不能盡究也。下品又有土陰孽,《經》云∶生高山崖上之陰,色白如脂。陶隱居以為鐘乳、孔公孽之類。蘇恭云∶即土乳也,出渭州,生平地土窟中。土人云∶服之亦同鐘乳,而不發熱。又云∶是土之脂液,狀如殷孽,故名之,今亦不見用者。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