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蒿
宋代:蘇頌
白蒿(圖缺),蓬蒿也。生中山川澤,今所在有之。春初最先諸草而生,似青蒿而葉粗,上有白毛錯澀,從初生至枯,白于眾蒿,頗似細艾。二月采。此《爾雅》所謂蘩(音煩)皤(音婆)蒿是也。疏云∶蓬蒿,可以為菹。故《詩箋》云∶以豆薦蘩菹。陸機云∶凡艾白色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蒸。一名游胡,北海人謂之旁勃。故《大戴禮夏小正》云∶繁,游胡。游胡,旁勃也。此草古人以為菹。唐·孟詵亦云∶生 醋食。今人但食蔞蒿,不復食此。或疑此蒿即蔞蒿。而孟詵又別著蔞蒿條,所說不同,明是二物,乃知古今食品之異也。又今階州以白蒿為茵陳蒿,苗葉亦相似,然以入藥,恐不可用也。按蒿類亦多。《爾雅》云∶蘩之丑,秋蒿。言春時各有種名,至秋老成,皆通呼為蒿也。中品有馬先蒿,云生南陽川澤,葉如益母草,花紅白。八、九月有實,俗謂之虎麻,亦名馬新蒿。《詩·小雅》所謂匪莪伊芳蔚是也。陸機云∶蔚,牡蒿。牡蒿,牡 (愆刃切)也。三月始生,七月華,似胡麻花而謂無子者。而陸云有子,二說小異。今當用有子者為正。下品又有角蒿,云葉似白蒿,花如瞿麥,紅赤可愛,子似王不留行,黑色作角。七、八月采。又有茵陳蒿、草蒿,下自有條。白蒿、馬新蒿,古方治癩疾多用之。《深師方》云∶取白艾蒿十束如升大,煮取汁,以曲及米一如釀酒法,候熟稍稍飲之。但是惡疾遍體,面目有瘡者,皆可飲之。又取馬新蒿搗末,服方寸匕,日三。如更赤起,服之一年,都差平復。角蒿醫方鮮有用者。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