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宋代:蘇頌
海藻(圖缺),生東海池澤,今出登、萊諸州海中。凡水中皆有藻。《周南詩》云∶于以采藻,于沼于是也。陸機云∶藻,水草,生水底。有二種∶一種葉如雞蘇,莖如箸,長四、五尺;一種莖如釵股,葉如蓬蒿,謂之聚藻,扶風人謂之藻聚,為發(fā)聲也。二藻皆可食,熟 其腥氣,米面糝蒸為茹,甚佳美,荊楊人饑荒以當谷食。今謂海藻者,乃是海中所生,根著水底石上,黑色如亂發(fā)而粗大少許,葉類水藻而大,謂之大葉藻。《本經(jīng)》云∶主癭瘤是也。海人以繩系腰,沒水下刈得之,旋系繩上。又有一種馬尾藻,生淺水中,狀如短馬尾,細黑色,此主水 ,下水用之。陶隱居云∶《爾雅》所謂綸似綸,組似組,東海有之。今青苔紫菜,皆似綸。昆布亦似組,恐即是此也。而陳藏器乃謂綸組,正謂此二藻也。謹按《本經(jīng)》∶海藻一名 。而《爾雅》謂 為石衣,又謂 (徒南切)名海 (與藻同),是海藻自有此二名,而注釋皆以為藥草,謂綸組乃別草。若然隱居所云∶似近之藏器之說,亦未可的據(jù)。又注釋以石衣為水苔,一名石發(fā),石發(fā)即陟厘也,色類似苔而粗澀為異。又云 葉似 (音薤)而大,生海底。且陟厘下自有條,味性功用與海藻全別。又生江南池澤,乃是水中青苔,古人用以為紙,亦青黃色,今注以為石發(fā)是也。然則 與 皆是海藻之名,石發(fā)別是一類無疑也。
昆布,今亦出登、萊諸州,功用乃與海藻相近也。陶又云∶凡海中菜,皆療癭瘤結(jié)氣,青苔紫菜輩亦然。又有石帆如柏、主石淋。水松如松,主溪毒。《吳都賦》所謂草則石帆、水松。劉淵林注云∶石帆生海嶼石上,草類也,無葉,高尺許。其華離樓相貫連,死則浮水中,人于海邊得之,稀有見其生者。水松藥草,生水中,出南海交趾是也。紫菜,附石生海上,正青,取干之,則紫色,南海有之。東海又有一種海帶,似海藻而粗且長。登州人取干之,柔韌可以系束物。醫(yī)家用下水,速于海藻、昆布之類。石發(fā),今人亦干之作菜,以齏 啖之尤美。青苔,可以作脯食之,皆利人。苔之類,又有井中苔,生廢井中,并井藍,皆主熱毒。又上有垣衣條云∶生古垣墻陰。蘇恭云∶即古墻北陰青苔衣也。生石上者,名昔邪。屋上生者,名屋游。大抵主療略同。陸龜蒙《苔賦》云∶高有瓦松,卑有澤葵,散巖竇者曰石發(fā),補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藥曰陟厘是也。瓦松,生古瓦屋上,若松子,作層。澤葵,鳧葵也。雖曰異類,而皆感瓦石而生,故陸推類而云耳。今人罕復用之,故但附見于此。瓦松,即下條昨葉荷草也。《廣志》謂之蘭香。段成式云∶或言構(gòu)木上多松,栽土木氣泄,則生瓦松,然亦不必爾。今醫(yī)家或用作女子行經(jīng)絡藥。陟厘,古方治虛冷下痢最要。范汪治腹中留飲,有海藻丸。又有癭酒方,用海藻一斤,絹袋盛,以清酒二升浸,春夏二日,秋冬三日,一服兩合,日三。酒盡,更合飲之如前,滓聚干,末,服方寸匕,日三。不過兩劑皆瘥。《廣濟》療氣膀胱急妨宜下氣昆布 法∶高麗昆布一斤,白米泔浸一宿,洗去咸味,以水一斗,煮令向熟,擘長三寸,闊四、五分,仍取蔥白一握,二寸切斷,擘之,更煮,令昆布極爛,仍下鹽、酢、豉、糝調(diào)和,一依 法,不得令咸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調(diào)和,宜食粱米、粳米飯。海藻亦依此法,極下氣,大效。無所忌。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qū))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jīng)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jīng)、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shù)方面,特別是醫(y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lǐng)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jīng)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 周易
- 史記
- 老子
- 左傳
- 六韜
- 孫子兵法
- 論語
- 易傳
- 孟子
- 大學
- 中庸
- 尚書
- 禮記
- 周禮
- 儀禮
- 莊子
- 墨子
- 荀子
- 列子
- 管子
- 吳子
- 素書
- 孝經(jīng)
- 將苑
- 反經(jīng)
- 冰鑒
- 論衡
- 智囊
- 漢書
- 后漢書
- 韓非子
- 淮南子
- 尉繚子
- 山海經(jīng)
- 二十四孝
- 千字文
- 鬼谷子
- 傷寒論
- 商君書
- 戰(zhàn)國策
- 三國志
- 司馬法
- 三十六計
- 夢溪筆談
- 菜根譚
- 聲律啟蒙
- 文心雕龍
- 孫臏兵法
- 笑林廣記
- 公孫龍子
- 百戰(zhàn)奇略
- 顏氏家訓
- 孔子家語
- 呂氏春秋
- 天工開物
- 世說新語
- 了凡四訓
- 本草綱目
- 黃帝內(nèi)經(jīng)
- 詩經(jīng)
- 資治通鑒
- 水經(jīng)注
- 弟子規(guī)
- 逸周書
- 金剛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