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靈仙
宋代:蘇頌
威靈仙(圖缺),出商州上洛山及華山并平澤,今陜西州軍等及河東、河北、京東、江湖州郡或有之。初生比眾草最先,莖梗如釵股,四棱;葉似柳葉,作層,每層六、七葉,如車輪,有六層至七層者;七月內生花,淺紫或碧白色,作穗似莆臺子,亦有似菊花頭者;實青;根稠密多須似谷,每年亦朽敗。九月采根,陰干。仍以丙、丁、戊、己日采,以不聞水聲者佳。唐正元中,嵩陽子周君巢作威靈仙傳云∶先時,商州有人重病足不履地者數十年,良醫殫技莫能療。所親置之道旁,以求救者。遇一新羅僧見之,告曰∶此疾一藥可活,但不知此土有否?
因為之入山求索,果得,乃威靈仙也。使服之,數日能步履。其后山人鄧思齊知之,遂傳其事。崔元亮《海上方》著其法云∶采得,陰干月余,搗篩,溫清酒和二錢匕,空腹服之。如人本性殺藥,可加及六錢匕,利過兩行,則減之,病除乃停服。其性甚善,不觸諸藥,但惡茶及面湯,以甘草、梔子代飲可也。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