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
宋代:蘇頌
何首烏(圖缺),本出順州南河縣,嶺外、江南諸州亦有,今處處有之,以西洛、嵩山及南京柘城縣者為勝。春生苗,葉葉相對,如山芋而不光澤;其莖蔓延竹木墻壁間,夏秋開黃白花,似葛勒花;結子有棱,似蕎麥而細小,才如粟大。秋冬取根,大者如拳,各有五棱瓣,似小甜瓜。此有二種∶赤者雄,白者雌。采時乘濕以布帛拭去土,后用苦竹刀切,米泔浸一宿,曝干。忌鐵。以木臼杵搗之。一云∶春采根,秋采花。九蒸九曝,乃可服。此藥本名交藤,因何首烏服而得名。何首烏者,順州南河縣人,祖能嗣,本名田兒,生而閹弱,年五十八,無妻子,一日醉臥野中,見田中藤兩本異生,苗蔓相交,久乃解,解合三、四,田兒心異之,掘根持問鄉人,無能名者,遂曝干,搗末,酒服七日,而思人道,百日而舊疾皆愈,十年而生數男,后改名能嗣。又與子延服皆壽百六十歲,首烏服藥,亦年百三十歲。唐元和七年,僧文象遇茅山老人,遂傳其事。李翱因著方錄云。又敘其苗如木 ,光澤,形如桃柳葉,其背偏,皆單生不相對,有雌雄者,雌者苗色黃白,雄者黃赤。其生相遠,夜則苗蔓交,或隱化不見。春末、夏中、初秋三時候,晴明日,兼雌雄采之,烈日曝干,散服,酒下良。采時盡其根,乘潤以布帛拭去泥土,勿損皮,密器貯之。每月再曝。凡服偶日,二、四、六、八日是。服訖,以衣覆汗出導引。尤忌豬、羊血,其敘頗詳,故載之。
蘇頌
蘇頌(1020年12月10日-1101年6月18日),字子容,漢族,原籍福建泉州府同安縣(今屬廈門市同安區)人。北宋中期宰相,杰出的天文學家、天文機械制造家、藥物學家。出身閩南望族,其父蘇紳曾任集賢殿修撰。蘇頌好學,于經史九流、百家之說,至于算法、地志、山經、本草、訓詁、律呂等學無所不通。作為歷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貢獻是對科學技術方面,特別是醫藥學和天文學方面的突出貢獻。他領導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開啟近代鐘表擒縱器的先河。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著有《圖經本草》、《新儀象法要》、《蘇魏公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