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菀
清代:陳士鐸
紫菀,味苦、辛,溫,無毒。入手太陰,兼入足陽明。主咳逆上氣,胸中寒熱結氣,去蠱毒,療咳唾膿血,止喘悸、五勞體虛,治久嗽。然亦只可為佐使,而不可單用以取效。
或問繆仲醇云∶觀紫菀能開喉痹,取惡涎,則辛散之功烈矣。然而又云∶其性溫,肺病咳逆喘嗽,皆陰虛肺熱癥也,不宜多用等語,似乎紫菀并不可以治嗽也。曰∶紫菀舍治嗽之外,原無多奇功。治纏喉風、喉閉者,正取其治肺經咳逆、陰虛肺熱也,而仲醇以此相戒,何哉。夫喉閉,未有非下寒上熱之癥也。紫菀性溫,而又兼辛散,從其火熱之性而解之,乃從治之法,治之最巧者也。仲醇最講陰虛火動之旨,何獨于紫菀而昧之,此鐸所不解也。
或謂紫菀治肺之熱,而性溫而辛散,從火熱之性而解之是矣。然而肺經最惡熱,以熱攻熱,必傷肺矣。吾恐邪去而肺傷也。曰∶久嗽則肺必寒,以溫治寒,則肺且受益,何傷之有。
陳士鐸
本書作者陳士鐸,字敬之,號遠公,別號朱華子,又號蓮公,自號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約生于明天啟年間,卒于清康熙年間。據嘉慶八年《山陰縣志》記載:“陳士鐸,邑諸生,治病多奇中,醫藥不受人謝,年八十卒。”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