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石部
清代:張璐
食鹽
咸寒,無毒。
《本經》主結熱喘逆,胸中病,令人吐。
發(fā)明 咸走腎走血。腎病血病患無多食鹽,以血得咸則凝也。補腎藥用之,不過借為引導耳。干霍亂及臭毒、頭痛、腹痛,多用鹽水吐之?!侗窘洝匪鹘Y熱喘逆者,以咸能下氣,過咸則引涎水聚于膈上而涌之也。好食鹽者,人多黑色,耗血之驗也。病水腫忌食,以其走腎助邪水之逆滿也?!肚Ы稹分稳褘D橫生逆產先露手足,以鹽摩產婦腹并涂兒手足,急以爪搔之即縮入而正產。又殺蠱毒。凡水蛭、蚯蚓得鹽即化為水。毒蟲螫者,以鹽擦之,其毒即解。鹽之味咸性降,下氣最速。治下部 瘡,吐胸中痰 ,止心腹卒痛。不可多食,傷肺喜咳。扁鵲云∶能除一切大風痛,炒熱熨之。今人救朱魚 雷電豪雨欲死,但口微動者,速將鹽少許調水貯魚于中,時時微動其水即活,鱗尾有損處以鹽涂之,即生出。鹽為水之精,專得涵養(yǎng)之力也。今人食豪雨潦水,腹脹,以鹽湯探吐即安。其解水毒可知。
戎鹽
一名石鹽,俗名青鹽,與光明鹽同類
咸寒,無毒。
《本經》主明目,目痛,益氣,堅筋骨,去毒盅。
發(fā)明 戎鹽稟至陰之氣凝結而成,不經煎煉,生涯 之陰,功專走血入腎,治目中瘀赤昏澀。《金匱》茯苓戎鹽湯治小便不通,取其補腎利膀胱也。又能固齒明目,治目痛;益氣,堅筋骨,一皆補腎之力。《本經》首主明目,目痛,是熱淫于內,治以咸寒。又言去毒蠱者,咸能軟堅,蠱毒邪氣不能浮長矣。
鹵堿
一名石堿
苦咸微寒,無毒。
《本經》主大熱消渴,狂煩,除邪及下蠱毒,柔肌膚。
發(fā)明 堿味咸性走,故能消痰磨積,祛熱煩。蠱毒、消渴,屬實熱者宜之。肌膚粗者,以湯洗之,頑皮漸退,是即柔肌膚之謂也。水堿乃灶灰淋湯,沖銀黝腳所造,性能發(fā)面,故面鋪中無不用之,病患食之多發(fā)浮腫,故方后每忌濕面。觀其善滌衣垢,克削可知。
凝水石
即寒水石
辛咸寒,無毒。近世真者絕不易得,欲驗真?zhèn)?,含之即化為真,否即是偽。石膏亦名寒水石,與此不同。
《本經》主身熱,腹中積聚邪氣,皮中如火燒,煩滿。
發(fā)明 寒水石生積鹽之下,得陰凝之氣而成,鹽之精也。治心腎積熱之上藥。《本經》治腹中積聚,咸能軟堅也。身熱皮中如火燒,咸能降火也。《金匱》風引湯,《局方》紫雪,皆用以治有余之邪熱也。如無真者,戎鹽、玄精石皆可代用,總取咸寒降泄之用耳。
玄精石
辛咸寒,無毒。青白龜背者良。
《本經》除風冷邪氣濕痹,益精氣。
發(fā)明 玄精石稟太陰之精,與鹽同性,故其形皆六出,象老陰之數也?!侗窘洝费晕断虤鉁兀瑐鲗懼`,其氣寒而不溫,其味辛咸沉降。同硫黃、硝石治上盛下虛,收陽助陰,有扶危拯逆之功。來復丹用之,專取一陽來復之義,寒因寒用,深得《本經》諸治之奧。
樸硝
辛苦咸寒,有毒。黃者傷人,赤者殺人。入藥必取白者。以水煎化,澄去滓,入萊菔自然汁同煮,入盆中,經宿結成如冰,謂之盆硝。齊衛(wèi)之硝,上生鋒芒,謂之芒硝。川晉之硝,上生六棱,謂之牙硝。取芒硝再三以萊菔汁煉去咸味,懸當風處吹去水氣,輕白如粉,謂之風化硝。以芒硝、牙硝同萊菔汁、甘草煎過,鼎罐升 ,謂之玄明粉。
《本經》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向錯簡在硝石條內,今正之。詳治五臟等證,皆熱邪固積,決非硝石所能。)
發(fā)明 熱淫于內,治以咸寒,堅者以咸軟之,熱者以寒消之,不出《本經》推陳致新之妙用。仲景大陷胸湯、大承氣湯、調胃承氣湯,皆用芒硝軟堅去實,且?guī)⑿?,所以走而不守。若熱結不至堅者,不可輕用。小兒赤游風,以消傾湯中取布蘸濕拭之。
玄明粉
《御藥院方》名白龍粉
辛甘微寒,無毒。
發(fā)明 玄明粉用芒硝 過多遍,佐以甘草緩其咸寒之性。用治膈上熱痰,胃中實熱,腸中宿垢,非若芒硝之力峻傷血也。然脾胃虛寒及陰虛火動者,慎勿輕用,以取虛虛之咎。
風化硝
甘咸寒,無毒。
發(fā)明 風化硝甘緩輕浮,故治上焦心肺痰熱,而不致于泄利者宜之。并治經絡之痰濕,但重著而非酸痛者用之有效。指迷茯苓丸治痰濕流于肩背之陽位,而隱隱作痛,最為合劑,然惟體肥氣實者為宜。眼瞼赤腫,和人乳點之。
硝石
即焰硝 辛苦咸溫,有毒。溶化投甘草結定取用。
《本經》主百病,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聚結固留癖,能化七十二種石。(諸家本草皆錯簡在樸硝條內,詳化七十二種石,豈樸硝能之。)
發(fā)明 焰硝屬火,其性上升,能破積散堅,治諸寒熱交錯之病;升散三焦火郁,調和臟腑虛寒,除寒熱邪氣,逐六腑積熱,不出《本經》主治也?!秳e錄》言天地至神之物,能化七十二種石。抱樸子亦云∶能消柔五金,化七十二石。其錯簡可知。與硫黃同用,即配偶二氣,均調陰陽,有升降水火之功,治冷熱緩急之病。蓋硫黃性暖而利,其性下行,硝石性暖而散,其性上行,一升一降,此制方之妙也。
砂
咸苦辛熱,有毒。醋煮干,刮下用。番禺者良。畏酸漿水,忌羊血。中其毒者,生綠豆研汁恣飲解之。
發(fā)明 砂大熱,乃鹵液所結,秉陰毒之氣,含陽毒之精,破積攻堅,無出其右。故能治噎膈反胃,積塊肉癥。其性能柔金銀,故焊藥用之。所言化人心為血者,甚言其迅利也。
外用治惡肉,除疣贅,去鼻中息肉最捷。但不可過用,用過急以甘草湯洗之。觀金銀有偽,投砂罐中,悉能消去,況人腹中有久積死胎,豈不腐潰。但其性毒烈,茍有生機,慎勿輕試。
蓬砂
一名鵬砂
甘微咸,無毒。甘草湯煮化,微火炒松用。
發(fā)明 蓬砂味甘微咸,氣溫色白而質輕。能去胸膈上焦之實熱?!端貑枴吩啤脽嵋趦?,治以咸寒,以甘緩之是也。其性能柔五金而去垢膩。故主痰嗽喉痹。破癥結治噎膈積聚,骨鯁結核惡肉,取其能柔物也。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膈上痰熱,取其能散腫也。眼目障翳,口齒諸病用之,取其能滌垢也。昔人治骨鯁,百計不下,取含咽汁,脫然如央,此軟堅之征也。
石硫黃
酸咸大熱,有毒。以萊菔挖空,入硫黃蒸熟用,或入豆腐中煮七次用,或醋用,或豬臟中制用,各隨本方。硫是礬之液,礬是鐵之精,磁石是鐵之母,故針砂磁石,制入硫黃,立成紫粉,硫能干汞,見五金而黑,得水銀則赤也。
《本經》主婦人陰蝕疽痔惡血,堅筋骨,除頭禿。
發(fā)明 硫黃稟純陽之精,賦大熱之性,助命門相火不足。寒郁火邪,胃脘結痛,腳冷疼弱者宜之。其性雖熱,而能疏利大腸,與燥澀之性不同。但久服傷陰,大腸受傷,多致便血。傷寒陰毒爪甲純青,火焰散屢奏神功。陰水腹脹,水道不通,金液丹服之即效?!侗窘洝分侮幬g疽痔乃熱因熱用,以散陰中蘊積之垢熱,但熱邪亢盛者禁用。又言堅筋骨者,取以治下部之寒濕。若濕熱痿痹,良非所宜。人身陰常不足,陽常有余,茍非真病虛寒,胡可服此毒熱類。按;有久服硫黃,人漸縮小之例,石頑親見李堯占服此數年,臨斃縮小如七八歲童子狀。正《內經》所謂熱則骨消筋緩是也。
礬石
酸澀微寒,無毒。明如硼砂起橫欞者,名馬齒礬,最勝。生用、 用各隨本方。
生者多食,破人心肺。
《本經》主寒熱泄利,白沃陰蝕,惡瘡,目痛,堅骨齒。
發(fā)明 白礬專收濕熱,固虛脫,故《本經》主寒熱泄利。蓋指利久不止,虛脫滑泄,因發(fā)寒熱而言。其治白沃陰蝕惡瘡,專取滌垢之用。用以洗之則治目痛,漱之則堅骨齒。弘景曰∶《經》云堅骨齒,誠為可疑,以其性專入骨,多用則損齒,少用則堅齒,齒乃骨之余也。為末,去鼻中息肉。其治氣分之痰濕癰腫最捷。侯氏黑散用之,使藥積腹中,以助悠久之功。故蠟礬丸以之為君,有人遍身生瘡如蛇頭,服此而愈。甄權生含咽津,治急喉痹,皆取以去穢之功也,若濕熱方熾,積滯正多,誤用收澀,為害不一。岐伯言久服傷人骨。凡陰虛咽痛,誤認喉風,陰冷腹痛,誤認臭毒,而用礬石必殆。
綠礬
一名皂礬
酸寒,無毒。
發(fā)明 皂礬專除垢膩。同蒼術酒曲醋丸,治心腹中滿,或黃腫如土色甚效。蓋礬色綠、味酸,燒之則赤,用以破血分之瘀積,其效最速?!督饏T》治女勞黑癉,硝石礬石丸,專取皂礬以破瘀積之血。緣其未經注明,嘗有誤用。白礬澀收,殊昧此理。又婦人白沃經水不利,子臟堅癖,中有干血白物,用礬紅杏仁蜜丸,納陰中,日一易之。
張璐
張璐(1617~1698),字路玉,號石頑老人,吳江(今屬江蘇吳縣)人(《清史稿》載江南長洲人)。祖父張少峰曾在明代為官。張璐少年時攻舉子業(yè),后因明亡清兵南下,避戰(zhàn)亂于太湖“洞庭山中十余年”(《清史稿·卷五零二》),因此棄絕科舉而專心于醫(yī)藥學,至1659年(順治己亥)返回故里行醫(yī)與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