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光先翁偏中便閉
清代:程文囿
光翁年逾七旬,偏中臥床不起,治用地黃飲子,參左右二歸飲。服藥半月,證已守住,惟大便兩旬未圊,腹痛肛脹,蓋由氣血俱虧,不能傳送。方如通幽湯、補中益氣湯、五仁湯、濟川煎,屢投不驗。思用豬膽汁蜜煎導法,無如燥糞已抵肛門,阻不能入,每一努掙,魄汗淋漓,頭暈欲脫,無可如何。偶記葉氏案中載治便閉,有用挖法,令病患自用中指染油探入肛內,將燥糞挖碎而出。奈病者肢廢自難掉動,囑其孫根據法行之,當即挖出燥糞數塊,隨后自解,穢腐甚多。不勞余力,病者稱快,洵治便閉捷法也。
程文囿
程杏軒出生世醫之家,少業儒,博學工詩,20歲開始研究醫學。24歲在巖寺行醫,診第一例病人為產后感邪,高熱不退的危重病人,杏軒辯證施治,不囿于“產后宜溫”之說,重用白虎湯合玉竹散清下,終使病愈。因此病名漸噪,到嘉道年間,學驗頗豐,而乃以內婦兒科見長,加之為人和藹,醫德高尚,求診接踵,醫名顯卓,時人謂:“有杏軒則活,五杏軒則死。”杏軒認為醫術蔑古則失之縱,泥古則失之拘,應以古人為師。
猜您喜歡
推薦典籍